为何很多学生上课听懂了、课后会做了,可考试总出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27

我经历过高中时间段,这个问题很显然,并且很多人面对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让老师特别的苦恼,这就是一个人不注意自己的做题方法的问题,而且学习的方法也是不正确的。

首先,做题方法不正确,因为每个题都有自己的的特点,学生出错就是因为严格按照了老师的思路,没有一些自己的思路,这样导致在考试的过程中总是想着老师当初讲的方法,不加入自己的做题方法,从而就会丢去很多的分数。

其次就是自己课下学习的方法,因为学习的过程中,上课听懂了,只是老师有了思路,而我们自己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思路,只是知道朝着哪个方向想,课下自己做的时候根据老师讲的思路去做一遍,时间段,能够比较容易的想出来,做出这个问题,但是时间长了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人都会遗忘,所以说还要在课下做一些类似的题才能做到不跑分。

第2个回答  2018-01-27

因为考试的时候心情和做题时候的不一样,很多学生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张,害怕出错,于是就更加容易发生错误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平常做完作业,都会去对一下答案,错误了再改掉重做,这样子的结果就是平常作业特别完美,看起来都是对的。

然而到了考试的时候,我紧张啊。有的题目就是做多了,一种出现这个字眼就是考这个知识点的感觉,没看清,直接就这么的去写进去。结果卷子发下来,就看错了题目,其实我都是会做的。

中学生的题目比较灵活,所以会挖坑,考试不仅考的知识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的人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是那么好,虽然他真的很努力,天分不大够就很可惜。至于到了大学,几乎就难找到题目去复习学习,没有方向感,课能听懂也不能考试。就跟有的人很容易看懂代码,却怎么也不能自己写出来。

第3个回答  2018-01-27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私底下觉得自己对一些知识掌握得挺好,考试的时候却考得不好,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容易出现紧张的状况,这样很容易就会让自己的大脑反应不过来。第二个原因就是有很多的学生在私底下自己解题的时候是看着答案来理解的,没有尝试着不看答案自己解决。

就像我平时考试的时候,我也总是遇到很多的题不知道该怎么做,总觉得那道题似曾相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后来我总结到了一个经验,那就是:我在自己身底下解题的时候是直接看着答案来的,也就是如果自己能够理解答案的意思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选择去看其他的题。但是我从来没有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那道题,这样自己对于解题的思路就不能够完全进入到脑海当中去。

第4个回答  2018-01-27

因为他们没有及时的巩固复习,即使是上课听懂了,也知道了老师所讲的是什么,下课的时候做这道题也会了,但是这些都是一些表面现象,都是凭借着当时的一些记忆才会这个知识点的,并不是真的懂了明白了。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了的一个原因,因为等到了考试的时候你就忘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老师是怎么讲的,这些你通通想不起来了,所以你就只好空着这道题了,对此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在放学回家的时候,再重新的学习一遍,好好的复习复习也好好的在回顾一下老师当时都是怎么讲述的。

这样我觉得你才不会成为一到考场就出错,要相信只有自己好好的将知识点记住,深深的刻在自己脑袋里面,你才会成为你们班级里面的第一名,你才是最好的那一个人。

第5个回答  2018-05-14

学生上课听懂了,课后会做了,这只是一时的知识迁移,或者说根据例题学会了按照例题的思路解决问题。但是一旦考试,又都不会做了,这里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基础不扎实。许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孩子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产生的错误,特别是一些孩子简单的题目反而错误,这都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产生的。孩子其实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牢固的,所以不能将知识内化,一旦出现难点的题目,就容易出错。另外,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比如:意志力不坚强。孩子学习过程中,上课时并不是十分认真的。听取了老师的教学后,总会因为意志力的原因出神,似懂非懂的,作业虽然可以独立完成,但是并不是完全有信心确保正确率。只要时间一长,或者出现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孩子便会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应该从养成孩子认真的学习习惯入手,要求孩子上课一定要专心,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检查孩子的作业时,不要指出具体的错处,可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让他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当孩子找出错误时,家长可以及时与孩子共同寻找原因。切记,不要在孩子写作业出错时,家长大发雷霆,在一旁唧唧呱呱,这样孩子作业不仅写不好,还影响孩子心理上健康成长。而且时间长了,反而养成孩子不良的作业习惯——不能专心,因为家长一直在一旁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