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父母古板保守 我和他们性格相反

如题所述

物极必反,因为你父母都古板保守,所以你因为不喜欢,就在潜意识里,抵制他们的古板保守,有意无意让自己活泼开明,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你就有了和你父母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你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有时候容易想偏,比如说,你可能不是你父母的亲生的,是收养来的,这个容易知道,先从血型上分析,实在不行,做个亲子鉴定,也能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2
其实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都是古板守旧的。我们跟他们性格存现很大差异化。包括跟父母之间有代沟。很正常的。重点是知道父母古板守旧,一时想改变他们的观念,也很难。毕竟都几十年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片刻间改变呢?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所以我也不用去纠结父母跟我们性格相反的问题。与其改变父母。还不如去改变自己。毕竟我们这代,并不是古板守旧的。会变通。也没那么固执。所以我们更要变通自己。改变自己了。比如我爸爸不喜欢我化妆,包括护肤品面膜都不能贴。包括戴耳环耳钉。包括手镯项链这些都不能戴。看到了就警告我取下来。如果我还没取下来。就会采取暴利形式取下来。耳环就是直接在你耳朵上直接拔下来这种。包括镯子项链这些。我之前也很烦他这种性格。不懂得尊敬人。一个是我戴耳环时候是我23岁了。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其次我戴的耳环也是日常系列不夸张。包括化妆。他在家要看到我的化妆品就直接砸了。我觉得自己很委屈当时。不过后来想想怎么跟他扛,他也不会改变。怎么讲道理。他也就是不听,觉得自己非常有道理。我跟他的关系基本到了决裂的状态。因为他老是喜欢管不应该管的事,提出的观点。在这社会也格格不入。却要你按照他的观点做。起初我是抗争,讲道理。但失败了。自从到了现在27。我想明白了很多事。觉得他在怎么不好也是把我养大的老爸。既然改变不了他。就改变我自己了。于是呢。我回老家我就不化妆了。也不戴耳环。穿着土土的回去。也不贴面膜了。那样他就对我这些挑不出毛病。其次就是他说什么我就表面上很听话,赞同他的观点。随机还夸他想法很对。反正事实上我也不会按照他说的去做。所以呢。现在他觉得我成熟了。我们也在也没吵过架。现在他还会微信跟我视频聊天。和乐融融的。之前是说话就争论的两个人。所以我觉得呢。要想这个家庭好。为父母好。我们就不要在意那么听。改变自己比什么都强。
第2个回答  2019-07-02
遗传因素不是百分之百,有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可能是你身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让你的性格跟父母不一样,这很正常,毕竟社会发展的太快了,过去的人保守的多,现在的都开放了,那有几个古板保守的,如果在保守古板你就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会被社会淘汰的,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19-07-02
比如,对于已经对“与父母沟通”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人来说,一遇到冲突,他们就会把这次沟通失败的原因解释为“父母就是说不通的”,就是一个普遍式的归因,那意味着不论谈论什么我们都会被父母反驳;相反,“父母不喜欢讨论这个话题”则是非普遍式的归因,因为换个话题我们可能会和父母达成共识。

第二类归因风格,稳定表现为习得性无助者认为问题是不可能被改变的,过了再久也是一样。比如,对于和父母沟通已经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将沟通失败归因为父母性格顽固,而性格不可能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相反,将沟通失败解释为“父母今天情绪不好”则是非稳定式的归因方式,因为今天他们情绪不好,当他们情绪愉悦时就会沟通成功。

内在归因风格指的是习得性无助者容易将自己投射到问题上。比如,觉得自己和父母注定无法沟通的人,会感到自身的力量太渺小,不足以影响父母的想法。而非内在的归因则是将沟通失败归为外界问题,比如方式时机的选择等等。

普遍、稳定、内在的归因风格会反过来加重无助感。它容易让人感到对结果无能为力,更加放弃去改善——既然问题到处存在、又不可能改变,为什么还要努力呢?而内在的归因风格则会降低人们的自尊感,使得习得性无助者不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进而倾向于逃避。
第4个回答  2019-07-02
孩子的性格脾气一半遗传父母,

一半后天养成。

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性格。

人的可塑性很强,

会因为所处环境,而发生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