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的发表论文

如题所述

苏联政治史:苏联知识分子、苏联政治文化与苏联民族问题系列:
以赛亚·伯林视野下的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文化》,载《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
《历史断想:十月革命与苏联知识分子》,载《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
《“世界革命”与“国家利益”:“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理论来源与真实诉求》,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政治动员背景下苏联国内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1年第4期。
《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
《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创刊号)
《苏维埃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时代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苏联红色教授学院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1期。
《冷战背景下苏联对外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
《20世纪2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地位》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政治文化背景下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0-30年代的“访苏现象”及其对苏联的认识》载《理论学刊》2010年第10期。合著排名一。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的历史际遇与知识分子式的历史思考》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从知识精英到政治精英:卢那察尔斯基的政治轨迹与思想历程》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
《从政治整肃到行政规训: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载《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思想塑造和政权培育》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新经济政策时期高尔基思想肖像》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孤旅与命运:20 世纪 20 至 30年代欧洲的俄国侨民》载《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 年第 1 期
《国家利益视野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美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 期
《勃列日涅夫斯时期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 年第 1 期 。
《简论苏联犹太人问题》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 年第 2 期。
《对苏维埃联邦的成立和苏联宪法的历史分析》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 年第 1 期 。
《论苏联宪法的缺陷和联邦制解体的原因》载《现代代动力:中国、俄罗斯、东欧改革比较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版 。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载《东欧中亚研究》 2000 年第 5 期。
《秘密报告的由来》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
《列宁遗嘱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4期
《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特殊地位与 “俄罗斯中心论” 》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
《前苏联双重主权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
《民族主义在前苏联的表现及其特点》载《世界民族》 1996 年第 2 期 。
《民族文化与族际文化 ── 冲突抑或协调》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 4 期 。
《俄国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
《俄国贵族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 年第 6 期
《冯维津命题与近代俄国知识分子觉醒》载《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4 期
《米留可夫自由主义思想浅谈》载《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6期。合著排名二。
《20 世纪20 年代俄国侨民的政治思潮——以米留可夫的“新策略”为个案研究》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
Искание “ вех либерализма ” : Раздумье П. Б. Струве о русских революцией //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ия “ история ” ,2007. № .2.《寻找路标:斯徒卢威关于俄国革命的思考》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 年第 2 期。
《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的源流》载《史学月刊》2007 年第 1 期。
《斯徒卢威: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言人》载《学习时报》2007年12月31日
《“东方”与“西方”的选择和间离》载《学习时报》2007年11月6日
《别林斯基和巴枯宁的思想迷途》载《学习时报》2007年10月22日
《吉霍米洛夫的政治转向》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30日
《果戈理的保守与反动》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5日
《涅恰耶夫与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载《学习时报》2007年6月13日
《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载《学习时报》2007年5月21
《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载《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俄国自由主义思想史论纲》载《北方论丛》2006 年第 6 期。
《西方文化之于俄罗斯:动力抑或阻碍》载《俄罗斯文艺》2005 年第 1 期 。
《再寻路标:侨民时期的斯图卢威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想》载《北方论丛》2005 年第 2 期 。
《俄罗斯外交取向的文化传统思考》载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尊从与背离:斯图卢威的激进自由主义思想》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
《激情与反思:斯图卢威与三次俄国革命》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4 年 10 月号 。
《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异同》载《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道路》,外文出版社 2004 年 。
《现代化之准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5日
《现代化之浴血:十二月党人的理论与实践》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19日
《现代化之启蒙: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化道路探寻》载《学习时报》2004年2月16日。
《现代化之窘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日
《现代化之选择: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5日
《维特改革与俄国工业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29日
《尼古拉二世的改革与反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12日
《西方文化与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29日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5月17日,4000字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载《中国财经报》2004年5月25日
《彼得大帝移风易俗》载《学习时报》2003年7月12日
《以 “路标” 为界—— 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载《历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
《白银时代的喧哗: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倾” 》载《俄罗斯文艺》 2003 年第 3 期 。
《恋女与情郎的永恒对话 ——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特点》载《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
《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君主新论》载《史学论衡:百年校庆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 —— 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 年第 6 期 。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
《亚历山大二世》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4期
《彼得大帝的遗瞩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
《彼得大帝性格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
《从拉吉舍夫到巴枯宁: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
《神秘沙皇的神秘之死》载《中国教育报》1995年1月8日。
《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年第 6 期。
《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载《求是学刊》1994 年第 5 期 。
《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基础》载《世界历史》 1994 年第 5 期 。
《西方文化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载《北方论丛》1993 年第 2 期 。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改革与革命》载《求是学刊》1993 年第 1 期。
《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 年第 6 期。
《资产阶级在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载《世界历史》1992 年第 1 期 。
《关于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第 1 期 。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形成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载《求是学刊》1991 年第 6 期。
《俄罗斯军事学派奠基人──苏沃罗夫》载《军事史林》1990 年第 1 期 。
《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与现代化的对抗》载《北方论丛》1990 年第 2 期 。
《俄国垄断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 年第 2 期 。
《论维特改革的影响及实质》载《求是学刊》1990 年第 4 期。
《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载《求是学刊》1989 年第 4 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彼得大帝和俄国海军》载《海洋》1984年第9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稚文,它给我以鼓励并立志学术,以志纪念)。
《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来自俄罗斯资料的解释》载《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东方外交史丛书二”,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近世俄国文献对朝鲜的记载与初识》载《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
《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载《学习与探索》2009 年第 1 期
《近代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的认识》载《学习与探索》2008 年第 1 期
《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 期。
《华裔学志》的创办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载《北方论丛》2004 年第4期 。 合著排名一。
《李鸿章与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载《北方论丛》2001年第4期。
《俄国远东政策与乌赫托姆斯基》载《学习与探索1993 年第1期 。
《李鸿章特别基金的由来》载《北方文物》1989 年第4期 。
《国内学界近三十年国内俄国史研究回顾》载《理论学刊》2009 年第 1 期
《当代俄罗斯十月革命史学的若干趋势》载《史学史研究》2008 年第 3 期
《十月革命史研究四题》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
《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复兴还是重建》载《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 从文化史到文化学:文明史观的复兴抑或重建?——对俄罗斯学术现象的评析》载《学习与探索》2007 年第2期。
《历史学视角:中国俄罗斯学的战略性思考》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 期 。
《比较视野下的文明冲突范式研究——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内部冲突论》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
《文化与传统之殇:俄国现代化历史和道路的哲学思考》,载《江汉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比较史学视野下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 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5 年版。合著排名一。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年第6期 。合著排名一。
《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载《学习时报》2005年4月25日。
《多样和多元:审视20世纪宗教发展》载《学习时报》2005年3月21日
《俄罗斯人文社科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 年第 3 期 。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 3 期 。
《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几个问题》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5 期。
《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族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 年第1期 。合著排名一。
《近年我国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综述》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6期 。
《中国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5年第4期。
《西方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4 年第6期。
《论19世纪国际工运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
《当代俄罗斯思想家亚·季诺维耶夫及其政治思想》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
《新旧俄罗斯的相遇与歧路:欧亚主义视野下俄罗斯复兴之历史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 2 期。
《季诺维也夫的“社会学小说”和他的社会学式解剖》载《学习时报》 2006年7月25日 。
《季诺维也夫 :苏维埃体制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最后的守望人》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6 年 8 月号(网络版)。
《俄共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与“俄罗斯思想”》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
《俄美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载《和平与发展》1996 年第 2 期 。
《走向 21 世纪的俄美关系:冲突抑或协调》载《当代世界》1996 年第 3 期。
《车臣事变对俄罗斯联邦的完整与叶利钦政治命运的影响》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5年第3期 。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载《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第6 期。
《俄乌黑海舰队归属的争执及矛盾发展趋向》载《东欧中亚研究》1993 年第3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