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揣测——说说满族在抗日时期的表现

如题所述

何谓偏见?我想,就是因为我不喜欢,因为我仇恨,因为我地蔑视,因为我的自信,从而对于某个事物,某个人,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所产生地不符合实际的论断。而为了证明自己得偏见,便也会去收集“证据”,但也正如满族作家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所作的论述一样:“……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他的滋味,而往往因为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为了证明满族是中国的从古至今的祸害,有些人连篇累牍地诉说金宋、明清之际的屠杀尚还觉着不过瘾,因为还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特别是汉人的同仇敌忾之心,于是便拿出所有中国人最敏感的话题“抗日战争”来,提出,为什么日本侵华的时候,会有“欲要征服中国,必要征服满蒙”的说法呢?因为,其他地区的民族和汉族,都会誓死与日本作战,而只有满族历来仇恨中国,愿意和日本侵略者同流合污,所以,日本人才会先对满洲,也就是东北下手。

证据么,很简单,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不是和日本人一起建立了“伪满洲国”么?这还不是证据?

这样的说法,在网上甚是流传,估计为其蒙蔽的人不在少数,既然人家喜欢找“麻斑”的证据,我们也只好找些“胭脂”的证据来两相对照一下,没有昏头的人们,应该可以自己得出论断的。抗日时期,是中国各民族对于“中国”有了“祖国”的认识的催化剂,中华民国多年的潜移默化地推动,到这个时候,因为外来侵略的强大压力而得到了总释放。各民族对于日寇的抵抗都是极为激烈而顽强的,并且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自然,每个民族都有败类,这无法避免,而如果因为溥仪而抹杀满族作为“中国人”的抗日事迹,那就应该因为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而认定汉族都是日本人的走狗,也就可以认定中国在汪精卫成立政府的时刻起,已经亡国。

佟麟阁将军,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殉国的高级将领,为纪念他,北京还有“佟麟阁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佟将军是地道的满族,以他的姓氏推断,他还应该是在清朝曾经有“佟半朝”之称的佟氏家族的后裔。按某些人的说法,溥仪成立了满洲国,作为满族人的佟麟阁将军应该立即倒戈,效忠皇上,为皇军的“大东亚共荣”做贡献,可是,佟将军却以副军长的高位,与日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还有直接战斗在白山黑水的抗日联军二师师长陈翰章,也是满族人,满洲正黄旗,在他殉国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歌颂他的民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我不知道这能不能作为满族也是“中国人”的证据呢?

如果上面所举的例子还显得有些不够说服力,那么,邓铁梅的抗日活动,则完全可说是轰轰烈烈。

邓铁梅,出身镶红旗满洲佐领,1931年满洲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区的满汉各族人民便处于日本法西斯的血腥统治之下,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在凤城发动了一些满汉群众组织起一支150余人参加的“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以长白山脉为依托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他们依靠满汉各族人民,他们到处袭击日军,解救满汉抗日爱国同胞,到1932年秋,东北民众自卫军已发展到1.5万余人。鼓舞了东三省敌占区满汉各族人民的抗日信心,震动了日本侵略者。为了消灭这支抗日武装,日军采用步步为营,实行保甲连坐法,使自卫军损失惨重,只剩下1000余人。自卫军只得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1934年,邓铁梅不幸被捕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

那时的满族抗日人物,也许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是太“自作多情”,是太坏人家的事了。原本都应该附逆,以给今人们多一些互相攻击的借口,那时的流血牺牲,实在给今天的人们减少了很多“意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