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如何布置及批改作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我们都知道,作业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的辅导、评价为目的的。学生的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是教师对自身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学生知识是否接受、内化的外显。因此,教师在作业环节绝不是天马星空,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首先,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质量。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要精心,那样学生才能细做。关于布置作业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便于检查反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针对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有计划,有层次,针对难点,有突破有提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作为,而且教师在批改时也能有所侧重。如果千篇一律,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甚至成为无效劳动。 2、作业布置要有科学性,避免偏难繁旧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要求教师课堂上讲解要有科学性,合理安排内容及时间,同时在作业上也要讲求实效,避免刻意追求深度难度,即使是出现一些拔高题目,教师也要有所指向而不是全体学生都达到要求。 3、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接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思维训练的有效性,技巧性,可以变换不同的作业布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4、作业布置要有评价功能,渗透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学生作业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而且教师还可根据作业判断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以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校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其次,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 我认为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是意识和行为的关系,是密切配合的。如果只是想和说,而不去行动和操作,那么作业这一环节不能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这就使作业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也使教师有一种累赘感。有效的批改学生的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包括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了,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会大相径庭。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被迫的状态下被动的的学习,学习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在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1、加强面批面改,及时反馈 有句古话说“人怕见面,树怕扒皮”。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发现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可以在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将自己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师生双方在这一过程中会加深彼此的印象,能消融其中夹杂的许多误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抓住典型,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往往教师批改作业时容易写一些套话,如“很好,继续加强”,“不错,还需努力”等,从表面上看是在鼓励学生,但实际上这类评语却很空洞,很泛泛,没有具本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不足,导致指向不明,学生无法把握。如果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时能抓住几个典型表扬或鼓励,并指出优点,那样所有学生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标准会有所把握,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提高作业的质量。3、注重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反馈 质与量是两个词,质在前,量在后,这说明还是要以质为前提,量为辅助。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这一方面。先要看做的质如何,如果学生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错误百出,即使量再大也是徒劳。反之,即使一个典型题也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用句广句语 来说就是“简约而不简单”。4、不断反思教师自身,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批改不但是在检查学生,同时也是在警醒教师自身。如果个别学生作业出了问题可以归结到学生身上,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5、探索作业批改方式。 改良小学作业批改,应形成学生自批为主,多种批改方式结合新的作业批改方式,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可以收到可喜的成效,主要使用以下做法; 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作业。一般应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开始训练要讲清方法,批改重点。如:批改所用的符号,改正错误的方法等,正确的答案,开始可由教师公布,以后逐渐改为学生自己确定。这种批改方式,对当堂作业及练习课作业最为适宜,省时有效。 二、学生间的相互批改。学生间的相互批改可以同桌或前后座之间交换批改,让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避免了以前“自己的错误自己知”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评价能力大有好处,对批完的作业,交换过后,学生能再次认真核对自己作业的错对,又一次起到了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三、适时地采用语言评价。对作业的批改,我们大多习惯于用“√”或“χ”来评判正误。学生的思维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评价结果往往带有一定地片面性,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地交流。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地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地作业中地优缺点,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地批改,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地学习兴趣,比如:“思维新颖” 、 “你令老师骄傲” 、“再努力点,你准行”……这种带感情色彩地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地关爱,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在小学里,也可以实行“零作业批改”。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进行类似的尝试的。如果利用早读课或课始的时间让学生互批家作,或师抽样批改与小助手帮助批改相结合,这样家庭作业批改的任务最多就会在三十分钟内完成,教师的精力就可以重点花在错误信息收集、错题评讲、出针对性练习和订正作业的全面检查上,实现教师工作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使教师的精力和创造力真正用在教学质量提升的关口上。 练后即评与先讲后批确实是个好办法!批作业只是前奏,关注后进生、分析错误和查订正才是重头戏。如果要在小学里实行“作业批改改革”的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力于:抽样批改、全面复查!在学生互批作业之前,教师要抽样批改优生和差生的作业, 全面复查是指学生家作订正后要先给组长初查,再由组长收齐后全部上交,由教师逐本一一复查。一查学生互批中是否有错,二查学生的订正作业是否有错,三查订正是否符合要求。如我要求学生订正笔算要重写竖式,订正判断题要改正确后抄1遍,口算则要订正3遍,等等。在每天的作业订正复查中,总有10个左右的人不符合要求。我及时将这些人的学号抄在黑板上,指派课代表负责催促他们重新订正,放学前必须完成。对于订正及时并正确的小组,组长和组员每人加一颗星,以此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我已初尝“抽样批改、全面复查”的好处,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让教师的精力转移到“质性”工作上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和实践!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相对较弱,所以在小学阶段还不能完全实行“零作业批改”,做法概括为:教师抽样批改、全面复查订正,优生照样批改、组长督促订正!只有在这样收放自如、了如指掌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检查中,教师才能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主导地位,时刻发挥着价值引领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以上我所说的主要是针对有作业批改的教师,但对于无作业批改的教师并不是真的不需要批改,只要保证课堂教学就完事大吉了。这些学科的教师严格来说也不是没有批改任务,而是不具体打分罢了。这些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也要适当留有一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实践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真正让这两个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