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认识一下我们内心的冲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2021.12.21周二 28/30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伦·霍妮,她是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的代表心理学家。1945年,霍妮出版了《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她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核心理念,她说:“ 人的心理活动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把所有心理活动都归咎于本能驱使,尤其对于神经症来说,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才是主要诱因。”

霍妮提出,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拥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这些心理活动让人类产生了高水平的智商,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但这种心理复杂性既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的负担,因为,它给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关系和能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类繁多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精神分析师们把这些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称为“基本冲突”。

当这些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彼此之间产生冲突,并且没办法调和的时候,痛苦也就产生了,就可能会得神经症。

什么是神经症?

所谓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它是一系列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惊恐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怎么判断一个人得了神经症呢?

有一个特征,就是有这个问题的人,他会感受到强烈而持续的心理痛苦,并且出现行为问题。注意,这种痛苦和行为一定是持续的、强烈的。

接下来看看这本书的三个理论基础:

第一,人类的各种基本需求之间会发生矛盾,构成内心的基本冲突;

第二,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法在冲突的需求里作出取舍,就会因为基本冲突而形成心理痛苦;

第三,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指导的时候,我们回避基本冲突的手段只会形成神经症让痛苦越发地长,最后产生行为异常。我们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讲价值观,其实都是在人们心中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灯塔,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说了这本书里的三个理论基础,就要提书中的三种偏执型的人格特征了。

在这本书中,霍妮还根据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区分了三种偏执型的人格特征,分别是:顺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和孤僻型人格。

大家要注意的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顺从、攻击和回避他人的原始需求,只是在平常状态下,这三种原始需求是相互调和的。

只是,人际关系中安全健康的人总是可以通过试探和妥协来平衡需求,灵活地决定某个时候该满足什么需求,又该放弃哪些需求。

但神经症患者却没有这种灵活性,他们为了规避人际冲突,只能让大部分需求始终处于压抑状态,只让其中一种需求来主导自己的行动。

比如顺从型人格的人,会非常相信,只要自己不能满足别人的要求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他们一直展现顺从性,压抑想要独立自主的需求。这让他们特别能忍受别人的折磨,完全没有攻击性和回避性。

顺从型人格的人会幻想别人都是善良的,即使面对那些折磨自己的人,他们也会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听话,总有一天别人就能突然变得温柔体贴,甚至在被折磨时,他们也会担心对方会不会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而抛弃自己。

攻击控制型人格的人,可能总是指责他人,总是想要争夺话语权。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控制了对方,就可以防止对方控制和伤害自己。在他们心中,柔情容易让自己变得依赖他人,而一旦依赖就容易被控制。

所以,哪怕是一丝丝的柔情,在他们看来都是危险而可耻的。他们既不能同情别人,也不能被别人的温柔感动,所有人都不过是他们用来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已。

而孤僻型的人则有可能干脆远离人群,谁都不见,这样就既不用讨好谁,也不用和谁产生矛盾了。但这种回避并不会带来躲进世外桃源的安全感,相反的是,孤僻的人还需要不断地暗示自己外界非常危险,才能帮助自己打消想要接触他人的念头。

作者霍妮说:三种神经症人格展现的是患者对他人的态度,但他们也有一套对待自己的态度,而且和他们紊乱的人际关系一样,这些态度往往也是紊乱矛盾的。比如顺从型人格对别人极端讨好和顺从,但对自己却是异常无情和残忍。

他们为什么能忍受这一点呢?答案是他们运用了防御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套补偿机制。在神经症的产生中起主导性作用的两个防御策略,分别叫:“理想自我”和“外化作用”。

只有当我们过度依赖理想自我的时候,才会产生神经症。霍妮在书中总结了5个理想自我的基本功能:

理想自我的第一个作用是生产虚幻的优越感,来消除缺乏自信带给自己的压力。

理想自我的第二个作用是保证当事人看上去像是具有卓越品质的样子,从而在社会竞争中抄捷径赢得竞争。

理想自我的第三个作用是替代真实理想,为患者产生虚幻的人生意义。所有替换了理想自我的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达到某种条件,就可以永远不用努力,安心愉快而荣耀地活下去了。

理想自我的第四个作用是防御和否认冲突的存在。

理想自我的第五个作用是把实在无法掩盖的缺点渲染成美丽而浪漫的。

除了理想自我,为了回避基本冲突,神经症人格还经常会把冲突外化。

所谓冲突外化———就是把自己内部的冲突当成是外部发生的,或者把自己的责任归咎为环境因素。

当然,把冲突外化的后果也是同样严重的,如果说依赖理想自我会加大一个人的与真实自我的冲突,那外化策略就是在加大自我与外界的冲突。

除了理想化和冲突外化这两个神经症的主要诱因以外,霍妮还列举了许多辅助防御手段,比如拼命给自己的扭曲行为找理由的合理化措施;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营造“不是我无能,我只是没认真”的假象;或者像苦行僧一样过分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又或者是像墙头草一样在几种态度之间变幻无常等等手段。

这些策略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进一步放纵或者压抑自己的一部分需求,把人变成不可理喻的偏执狂,让理想自我显得更加真实。

我们了解了心理需求的基本冲突,以及神经症患者为了缓解这些冲突所做的徒劳尝试是如何加深症状的。那如果冲突一直得不到解决,会怎么样呢?

霍妮为我们展示了4种严重的后果。

01  恐惧感

冲突未解决的第一个后果是,恐惧感会弥散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恐惧蔓延,首先会表现为害怕失控。

一些过分理想化自己的神经症患者会非常害怕自己突然失控。因为人格的一部分是被压抑的,对患者来说就是感受不到或者不存在的,所以当这一部分压抑的人格偶尔暴露后,患者会非常害怕,觉得一定是自己疯了。

把内心冲突外化到躯体上的人,会特别害怕对健康失去控制,因此饱受惊恐发作或者疑病症的折磨。

而如果把冲突外化到他人或者环境上,会让人特别害怕对别人失去控制。

恐惧蔓延的第三个表现是害怕改变。这种恐惧的核心逻辑就在于:任何改变都需要自己去重新熟悉,在建设全新的防御体系过程中,自己是毫不设防的,也是容易犯错的,一旦犯错,理想自我就破碎了。

冲突未解决的第一个后果:恐惧蔓延。它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害怕失控、害怕真实自我暴露、害怕改变。

02  人格的萎缩

下面我们来看看冲突未解决的第二个后果:人格的萎缩。

关于人格这个概念我们之前已经有所了解,它可以看作我们各种品质的集合体,比如坚毅、信任、智慧、勤奋等等,都是帮助我们维持日常生活学习所必须的心理能量来源。

而人格萎缩,可以理解为这些品质因为长期压抑而枯萎,再也不能提供对应的心理能量。我们在理想自我的部分已经了解到了,如果一个人发生了人格萎缩的现象,就会变得懒惰又愚蠢,无法承担应尽的义务。

为了不被人讨厌和指责,他就会不得不幻想一个具备各种优秀品质的理想自我,来掩饰真实的自我。

03  绝望情绪

说完了人格萎缩,我们再来看看冲突未解决的第三个后果,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恐惧和压力中得不到解脱时,绝望的情绪就会开始蔓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大多有这种心理的驱动,患者并不是真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是这么绝望地活着,每天都要忍受恐惧和孤独折磨,实在是太可怕了。

04  施虐倾向

冲突未解决的第四个后果是施虐倾向。霍妮是在书中是这么描述的,她说:“施虐者感到被排斥,心灰意懒,于是自暴自弃,以盲目的报复心理发泄他对别人的愤怒,他通过折磨别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从打败自己的生活中求得补偿”。

最后小结一下,今天主要讲了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点,人类的各种基本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内心的基本冲突;

第二点,人际关系的紊乱或缺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从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无法在冲突的需求里作出取舍;

第三点,当基本冲突无法解决时,人们容易压抑自己的一部分需求,并用理想化自我来伪装自己,同时采用外化冲突等方式来掩盖冲突;

第四点,那些压制基本冲突的痛苦所采用的手段,是形成神经症的主要因素;

第五点,冲突长期得不到化解,人们会遭遇恐惧弥散、人格萎缩等严重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