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如何做人做事

如题所述

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是家庭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教育的失败。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但如何让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许多父母都感到迷惘与无奈。 “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研究了古今中外的“神童”“才子”,也总结了“0岁方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数千例早慧儿童,发现三个现象:一、他们都是家庭有意无意带出来的,没有一例是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特意培养出来的;二、他们都具有优良健全的性格;三、他们都是早识字早阅读。这告诉我们神童是教育出来的,而非天生的。也启示我们儿童教育的切入点及方法:早识字、早阅读。怎样把儿童识字阅读,性格养成,家庭建设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全家读经,特别是全家一起读诵《弟子规》,并加以落实,就是被历史事实所证实的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经典是人类德行智慧德源泉,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是人安身立命的终极之地玉为人处世的价值依据,《弟子规》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行融为一体。通过“口而宋、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来完成个人道德文化的积累和提升。儿童诵读《弟子规》,可达到以下三个具体目的: 一、亲子互动。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受到激励唤醒并得到积极地体验。幼儿阅读是家长、孩子、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孩子与父母共同体味亲子间深深的爱意,共浴浓浓亲情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爱远远超过吸取知识的价值,获得知识往往是孩子在游戏玩乐之余得到的“副产品”。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会背能做,父子之间一辈子的共同语言就建立了,父子之间有话可说,父子亲情的基石就奠定了。从孩子心灵出发,教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二、识字阅读。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是一项受益终生的学习技能,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和世界,净化灵魂、提升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6岁是大脑迅速发展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是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品位、自主学习形成的关键期。在读书中识字,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只要会背书就会识字。大道无术,合乎人性的东西就是这样简单、有效。只要孩子把《弟子规》1080字,400多个单字背下识下,他的慧命就起动了,一辈子就喜欢读书学习了。 三、修定养正。 《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具体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稳固以后便成了性格。“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 人生就是自作自受,教育子女就是现世报。“小朋友,跟我读”这是王财贵教授对儿童读经方法的总结,也是我们建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庭的方法。把握“小朋友”这人生最佳教育年龄,父母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积极暗示,注重鼓励;培养习惯,形成定势。”“父亲如山,母亲如水,山清水秀出秀人。”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自己能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出孩子的自我教育。 其实每个家长都曾是成功的教育者,你教会了孩子说话、走路。你也用教小孩说话、走路时的心态、方法来教孩子读书做人,自己充满信心热情,不断鼓励,反复再反复,不用解释,积极示范,一定会成功的。 不仅要“小朋友,跟我读”,也要“小朋友,跟我做”。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的成就过程,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点点滴滴的话语和行动中,看似随意却传递着丰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行动中。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穷人除造反以外唯一翻身的途径,也是富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每一个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养育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哪来社会的和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愿天下的父母负起责任来,愿所有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成人成才的规律,永远不能违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你按这个规律去做,孩子一定会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教育是春风化雨、日积月累的过程,千万别急,一急,一切前功尽弃!从头再来就晚了,难于挽救的。咬定一两句书终身财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子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9
每一句弟子规都有不同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16-02-19
挺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