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的处理技术

如题所述

回灌技术
渗滤液回灌是将收集后的渗滤液再次回灌入填埋场,利用填埋场堆体内的微生物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它是渗滤液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垃圾堆体内存在大量的孔隙,因此垃圾堆体具有较强的额外贮水能力,并且该贮水能力随垃圾堆体填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当所填埋生活垃圾的饱和度为50%,填埋高度为50m时,每公顷生活垃圾填埋场额外贮水能力为125×103m3。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渗滤液回灌增加填埋场堆体内的湿度,不仅可以改善渗滤液的水质,降低渗滤液中BOD、COD及重金属的浓度,而且可以加速填埋堆体的稳定,使填埋场稳定期缩短至2~3a,并增加填埋场的甲烷产气率。
表面水塘回灌法
表面水塘回灌法就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开挖基坑,内置级配碎石,渗滤液回灌到水塘内,然后渗透到填埋堆体内,通常水塘的直径大约为5m,深度约为1.5m。此种回灌方法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较成功的应用实例。广州的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营管理时也采用了这种回灌方式,在渗滤液减量及改善水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渗滤液的表面水塘回灌法同样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气味、苍蝇等,并且由于水塘的位置相对较为固定,其开挖深度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渗滤液的回灌频率与容量。
垂直竖井回灌法
处理垃圾渗滤液
垂直竖井回灌法是渗滤液回灌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避免短流,回灌井的底部是不透水的。由于垂直回灌法回灌点相对比较固定,在设计时,回灌井的间距应适当,若回灌井的距离太密,则影响填埋场垃圾的堆放与压实,但太疏,则未充分利用填埋场的贮水能力,导致填埋场湿度不均匀。在国外,每个回灌井的服务范围通常为1600~8000m2。由于垃圾填埋场初期的沉降比较厉害,在沉降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垂直回灌井的整体性,并且,如果竖井的基础是支撑在膜上面的,则有可能导致膜的破损。
水平回灌法
水平回灌法是在垃圾面一定深度下开挖盲沟,内置穿孔的HDPE管,盲沟内填充砾石或废弃的轮胎碎片,由于水平管网覆盖面积大,该系统比其他回灌方式引入填埋场的渗滤液量大,但是也不能过度使用。有报道表明,水平回灌系统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量的加大,并且渗滤液的浓度峰值也将会增加。由于该系统是敷设在垃圾面底下的,无论是正在使用的填埋场还是封场后的填埋场,均可采用此系统进行渗滤液回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8
垃圾渗滤液三种典型处理技术
全量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

(1)工艺流程:耦合氧化+生化+深度处理。
(2)工艺内容:全量化处理工艺也是唯一一个处理垃圾渗滤液不用膜的工艺,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降解,提高可生化性和生化效率,将垃圾渗滤液直接处理至达标排放。
(3)工艺优势:
a. 投资及运维成本比膜法降低 20%以上,比蒸发降低30%以上;
b. 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20-50%),系统寿命长,安全运行十年以上;
c. 自动化程度高,抗冲击负荷强,系统稳定性高;
d.不产生浓液,直接分解污染物,无盐分和有机物的浓缩积累,彻底解决有毒污染物。

芬顿法

(1)工艺流程:生化+芬顿+BAF组合工艺。
(2)工艺内容:Fenton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高效迅速,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混凝-Fenton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垃圾渗滤液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70.4%和97.3%,为后续深度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Fenton法是利用Fe2+的均相催化作用使强氧化剂H2O2催化分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有机物分子,从而使其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矿化为CO2、H2O

等无机物。设备简单,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效率高,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优点使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视,因此近年来多采用以Fenton法与其他方法联用处理垃圾渗滤液,这些联用技术弥补了单一Fenton法的不足,提高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降低处理成本,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3)工艺优势:Fenton法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广泛应用。但单一Fenton法价格昂贵,其联用技术在继承Fenton法优点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污染物降解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传统纳滤-反渗透(NF/RO)双膜法

(1)工艺流程:生化+双膜。
(2)工艺内容:其工艺原理为生化反映和物理处理工艺,由于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各单元之间密切协调配合,该工艺自控程度较高,技术风险较低,但对“老龄化”渗滤液处理难度较大。
垃圾渗滤液通过调节池流入到中温厌氧池,经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后进入缺氧段MBR反映器中,与回流水混合进入好氧段MBR进行曝气,去除渗滤液中的TN,好氧池出水进入MBR分离器,将分离的污泥浓液回流至MBR缺氧段,MBR出水进入反渗透系统,渗滤液经反渗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3)工艺优势:纳滤-反渗透( NF/RO)双膜法(应用超过99%)在膜处理阶段仅发生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离和转移,并没有达到有毒物质的去除和降解,且投资、运营成本高,膜易堵塞,系统稳定性差、不耐冲击,产生大量浓水回灌,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积累。生物处理效果不稳定,生物菌种需要培养、驯化,增加了运行成本;对“老龄化”渗滤液的生化效果差;运行不能长时间停运,需要连续运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