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 知止不殆
【拼音】 zhī zhǐ bù dài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逐句剖析】
名与身孰亲? 名:名声;名望。《陈情表》:“本求宦达,不矜名节。” 身: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身与货孰多? 身: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货:物品;货物。《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促织》:“昂其直,居为奇货。” 多: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得与亡孰病? 得: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 亡: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病: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甚爱必大费 甚:很;非常。《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 爱:爱惜.《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结合前文,此处指爱惜名誉) 费:花费资财;耗费。《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多藏必厚亡 多: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论语>十则》:“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藏: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结合前文,此处指贮藏财货) 厚:多;重。《荆轲刺秦王》:“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亡: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足: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辱: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止: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殆:危险。《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名望和生命谁更值得亲近呢?生命与财货谁更值得赞美呢?得到与失去谁更值得担忧呢?过分爱惜名声就要付出很大耗费,过多贮藏财物一旦损失也必然巨大。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