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死的?

主要是想了解他晚年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是病死的。朱元璋的晚年生活颇不寂寞,朝廷之事,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他都放手让孙子朱允炆去处理,而自己则待在后宫想享一下晚年的清福。 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秋天病倒的。一开始,他病得并不严重,虽躺在床上,却也经常下地活动。朱允炆等人来看他的时候,他有说有笑,看不出一点儿有病的样子,而且他还曾单独向朱允炆传授了自己的治国策略。

朱允炆听完后,张嘴想问点什么,但最终没有问出来。他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爷爷,实在不忍心让他再多说了。这时,朱元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直咳得整个腰身都成了一个弧形。朱允炆赶紧过去为朱元璋抚背。许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这时,小张氏抱着宝庆公主走进了朱元璋的寝殿。看到女儿,朱元璋眼睛一亮。他伸出两条瘦骨嶙峋的胳膊,想最后再抱一抱她,但未能如愿,他的胳膊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终年71岁。

扩展资料: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以平民起家的,除了汉高祖刘邦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中国封建经济在他统治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然,朱元璋也并非完人,他最受世人口诛笔伐的做法就是屠杀功臣。虽然这种方法利于他的各种改革,但也使他的孙子建文帝在面对强敌时,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朱元璋的晚年生活颇不寂寞,朝廷之事,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他都放手让孙子朱允炆去处理,而自己则待在后宫想享一下晚年的清福。年近70的朱元璋依旧多情,宠幸上了一个宫女小张氏,居然又有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朱元璋众多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宝庆公主。朱元璋老来得子,爱之甚切,将她奉若明珠,百般呵护。 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秋天病倒的。一开始,他病得并不严重,虽躺在床上,却也经常下地活动。朱允炆等人来看他的时候,他有说有笑,看不出一点儿有病的样子,而且他还曾单独向朱允炆传授了自己的治国策略。 这年冬天,从西安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病死。次年二月初,又从太原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棡病死。虽说朱元璋早就知道他们两个身体一直不好,而且对他们两人生前的所作所为也很是不满意,但是,毕竟他们是他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朱元璋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自此病情开始加重。 5年前,长子也即太子朱标病逝,5年后,二子、三子又相继病死。现在,还剩下的四子燕王朱棣实际上就相当于朱元璋的大儿子了。而朱棣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有才智的一个。这不能不让朱元璋为自己性格柔弱的孙子朱允炆担心。为此,他专门给燕王下了一道手谕: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让燕王学周公,而且特别表明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边疆、安抚百姓,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他又擢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并谕令齐泰和黄子澄辅佐朱允炆处理朝廷一切事务。而且,他还提前颁下了遗诏:待驾崩之后,太孙允炆嗣位,诸王各自镇守属地,一律不准回京。 朱元璋还想为朱允炆多做点事情,可是不行了。自四月中旬起,他常常处于昏迷之中。即使偶尔醒来,他的神志也很不清楚。这一年五月初九傍晚,一直昏睡不醒的朱元璋忽然睁开了眼睛。他把朱允炆叫到了身边,再次告诉了他一些治国之道。朱允炆听完后,张嘴想问点什么,但最终没有问出来。他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爷爷,实在不忍心让他再多说了。这时,朱元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直咳得整个腰身都成了一个弧形。朱允炆赶紧过去为朱元璋抚背。许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这时,小张氏抱着宝庆公主走进了朱元璋的寝殿。看到女儿,朱元璋眼睛一亮。他伸出两条瘦骨嶙峋的胳膊,想最后再抱一抱她,但未能如愿,他的胳膊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终年71岁。他被葬在南京城外紫金山南麓的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五月十六日,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是为明惠帝,也称建文帝。但是,朱元璋死前的良苦用心没有奏效,而其大杀功臣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朱棣便率军南下,朱允炆的军队人数虽然占优,但臣无良臣,将无良将,最终落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
第2个回答  2014-04-29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以平民起家的,除了汉高祖刘邦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中国封建经济在他统治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然,朱元璋也并非完人,他最受世人口诛笔伐的做法就是屠杀功臣。虽然这种方法利于他的各种改革,但也使他的孙子建文帝在面对强敌时,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朱元璋的晚年生活颇不寂寞,朝廷之事,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他都放手让孙子朱允炆去处理,而自己则待在后宫想享一下晚年的清福。年近70的朱元璋依旧多情,宠幸上了一个宫女小张氏,居然又有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朱元璋众多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宝庆公主。朱元璋老来得子,爱之甚切,将她奉若明珠,百般呵护。 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秋天病倒的。一开始,他病得并不严重,虽躺在床上,却也经常下地活动。朱允炆等人来看他的时候,他有说有笑,看不出一点儿有病的样子,而且他还曾单独向朱允炆传授了自己的治国策略。 这年冬天,从西安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病死。次年二月初,又从太原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棡病死。虽说朱元璋早就知道他们两个身体一直不好,而且对他们两人生前的所作所为也很是不满意,但是,毕竟他们是他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朱元璋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自此病情开始加重。 5年前,长子也即太子朱标病逝,5年后,二子、三子又相继病死。现在,还剩下的四子燕王朱棣实际上就相当于朱元璋的大儿子了。而朱棣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有才智的一个。这不能不让朱元璋为自己性格柔弱的孙子朱允炆担心。为此,他专门给燕王下了一道手谕: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让燕王学周公,而且特别表明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边疆、安抚百姓,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他又擢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并谕令齐泰和黄子澄辅佐朱允炆处理朝廷一切事务。而且,他还提前颁下了遗诏:待驾崩之后,太孙允炆嗣位,诸王各自镇守属地,一律不准回京。 朱元璋还想为朱允炆多做点事情,可是不行了。自四月中旬起,他常常处于昏迷之中。即使偶尔醒来,他的神志也很不清楚。这一年五月初九傍晚,一直昏睡不醒的朱元璋忽然睁开了眼睛。他把朱允炆叫到了身边,再次告诉了他一些治国之道。朱允炆听完后,张嘴想问点什么,但最终没有问出来。他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爷爷,实在不忍心让他再多说了。这时,朱元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直咳得整个腰身都成了一个弧形。朱允炆赶紧过去为朱元璋抚背。许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这时,小张氏抱着宝庆公主走进了朱元璋的寝殿。看到女儿,朱元璋眼睛一亮。他伸出两条瘦骨嶙峋的胳膊,想最后再抱一抱她,但未能如愿,他的胳膊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终年71岁。他被葬在南京城外紫金山南麓的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五月十六日,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是为明惠帝,也称建文帝。但是,朱元璋死前的良苦用心没有奏效,而其大杀功臣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朱棣便率军南下,朱允炆的军队人数虽然占优,但臣无良臣,将无良将,最终落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
第3个回答  2014-04-30
老死的! 太子比他先死的! 所以就传位给了他孙子! 但是他四儿子朱隶不愿意啊! 所以就发动兵变! 攻了明都! 把建文帝《他亲侄子》杀死了!朱元璋(1328-1398) 病死的(上面写的很清楚我就不作介绍了) 朱元璋最疼爱的长子朱标被其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可是疼爱有加,并寄予厚望,,对其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要过问,甚至不顾国事的繁重也要陪着朱标学习,就像现在的家长伴读。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早于朱元璋六年(公元1392年, 即洪武二十五年)病故,年仅38岁。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长孙朱允炆为皇位的继承人,即后来的建文帝
第4个回答  2016-03-09
老死的,71岁,都快成仙了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后葬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