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抽动症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家表示,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

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一、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

  二、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临床分类
急性单纯性

  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症状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及转移部位。多在12岁前发病,最多见的是眨眼。症状持续2周~1年即可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
慢性单纯性

  15岁以前发病者多,成人少见。表现为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无过多的变化。持续时间很长,可终身存在。
亚急性或持续性

  可见于儿童期、青春期。单纯性者,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持续1年以上,至青春期自然消失。多发性抽动有发声者,至青春期症状是否消失不一定,此要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相鉴别。
多发性抽动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以上分型并不完全,特别是第3型和第4型之间有些混乱。因此此处仍将“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独予以讨论。
编辑本段危害

  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及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影响孩子的将来升学。

  专家蒋燕清介绍,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归结三点:

  一、是引发学习困难。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日久则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

  二、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三、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我国已故的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这点很重要。 

  有研究表明,抽动症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模仿动作、模仿和重复语言、强迫动作 或猥亵行为。这种疾病对儿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一般抽动症的儿童不会影响智力,但是生活上却遭受很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病因

  以下列出的一些主要因素可引起儿童抽动症,这些因素是:

  1.孕产因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4.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如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编辑本段易发部位

  抽动症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抽动,但其易发部位不尽相同。国外有人总结六百多例抽动患者抽动症状终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

  单纯抽动:单纯面部抽动占 93.1%

  头颈部抽动91%

  上肢抽动者 68.6%

  下肢抽动者40.7%

  躯干部抽动者46.5%

  单纯发音抽动者 98.5%

  复杂运动抽动者68.5% 。

  受累最多的易发部位是头颈区。
编辑本段鉴别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4.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编辑本段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分类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程可呈短暂的或慢性,有的甚至持续终生。短暂性的抽动一般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及,慢性的抽动可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导致适应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征按其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暂时性抽动障碍(抽动症、单纯性抽动或称儿童习惯性痉挛)

  ②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

  ③发声与多种联合抽动障碍(也就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综合征)。

  一般来说,这三种类型,具有连续性。暂时性抽动障碍可因病程持续而发展为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约有半数患者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经过数日或数月后呈现抽动秽语综合征。另外,暂时性抽动障碍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服用兴奋剂之后易出现抽动秽语综合征并可影响儿童学习成绩。
编辑本段治疗方式中西医治疗

  西医、中医都开展了针对抽动症的治疗,传统治疗以精神类药物、中药药物为主。精神类药物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副作用相当大,如食欲减退、失眠、头痛、腹痛等,长期服用还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形成长不高、记忆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综合症;中药虽相对安全,但疗效仍不确切,常以补药为主,容易导致儿童过早性发育。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1.西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药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总之,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药理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亦有明显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无法抵消,只好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抽动症外还有物理治疗的方法,一种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另一种是经颅磁电刺激术(TMES),这种方法是通过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来完成的,它是通过磁场和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和抽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和抽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总之,中医治疗要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通过调整阴阳,增强体质,标本兼治,减少复发,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明天。儿科抽动症门诊专家从中医辩证及整体观的原则对抽动症进行病因及症型的分析,经过长期的探索及临床实践,得出了一套治疗抽动最适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中药治疗结合三联疗法,四维综合疗法,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
生物医学治疗

  中国已经把儿童健康和成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所以,生物医学的“绿色--微创--非侵害性”首先应用于与民族未来息息相关的儿童医院,比如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的专业研究儿童疑难杂症的医学机构已经全面引进生物医学技术,改变了使用药物通过 肝、肾排泄从而增加肝、肾功能的损害,部分治疗中的兴奋剂、抗精神类处方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伤害,使“绿色医疗”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内部分知名儿童医院的生物医学临床应用,表明我国的儿童的健康保护事业和儿童疑难病的治疗已经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MOGT生物治疗

  “微创生物基因靶向治疗系统”(MOGT技术),该技术是应用特殊的基因蛋白植入器将人体治病的特殊生物蛋白(独特的晶体BF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特定生物磁场达到一定的临界值的环境下,植入患儿特定的部位,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内分泌等机体功能,使人体阴阳得到平衡,人体内环境得到了改善,病理信息得到抑制,损伤组织得以修复,促使身体恢复健康。NGF是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其与人体N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间特异性,能够显著提高BFG植入的生物治疗作用。

  中国儿童医学研究中心多动症、抽动症专家组依据"非侵害、微创"治疗原则,首次将患儿的"安全--健康---未来"统畴结合,融合了分子基因学、临床生化学、分子遗传学、经络学、神经交叉学、阴阳平衡理论、生物力学、生物控制学及全息效应,生物医学干预能量被吸收后,通过"电磁相干振荡''使人体紊乱的细胞振荡频率恢复正常,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生物医学干预技术还能改善人体的耐毒状态,提高血液质量,有明显排毒、修复免疫、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协调机体内环境,治愈后不易反弹。
引抽动症托管治疗

  每逢暑期来临,许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谁来看管而伤透脑筋,尤其是多动抽动症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无人看管,不仅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抽动症托管治疗是根据儿童心理意识与行为发育特征,及抽动症治疗的整体技术品质要求而将“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家庭治疗”三方完美结合起来,以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论证的绿色诊疗技术为信托,使抽动症患儿在院内通过一站式治疗定性后,再回家巩固到自然康复的一种复合型特色诊疗服务模式。
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症

  用行为疗法的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控制抽动是有效的。习惯颠倒训练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例如,对于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者,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作抽动时,训练他收缩相应肌肉,这种操作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防止和阻断抽动,从10例一组的研究看,结果抽动的频度减少93%。由于病例较少,其结果仅供参考。行为疗法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又无药物的副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按摩法治疗抽动症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4个月,无复发。
食物疗法

  (1)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食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2)鲜鱼清蒸: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3)莲子百合粥:上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晨1次,有补脾肾、安心神之功。

  (4)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莲子百合粥:莲子 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食疗食谱

  1、蜜炖木瓜汤

  原料:木瓜100克,蜂蜜30克。

  做法:木瓜洗净,加蜂蜜30克,水适量,蒸30分钟,去木瓜,分次饮汤,7天一个疗程。

  说明:具有缓解肌肉抽动,适用于肌肉抽动尤以腹肌抽动,喉间异声的抽动症患儿。

  2、百合鸡子汤

  原料:鸡蛋两个,百合60克

  做法:百合60克,用水浸泡一夜,取之加水3碗,煎煮2碗,然后取鸡蛋2个,去蛋白,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慢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分2次,1天内服完。

  说明: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原治癔症,现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心脾不足,心神失宁,症见抽动,少眠的患儿,疗效尚佳。

  3、百合银耳羹

  原料:百合50克,去心莲肉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

  做法:百合,莲肉加水适量,煮沸,再加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服用。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阴虚火旺,抽动兼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等症的患儿。

  4、百合芦笋汤

  原料:百合50克,罐装芦笋250克,鸡汤500毫升,盐、味精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放入温水浸泡,发好洗净,加鸡汤500毫升,加热烧12分钟,再加入芦笋,煮开后加盐、味精,即成。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症见心烦少眠,好动难静,记忆力减退的患儿。经常服用,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5、莲子猪心汤

  原料:莲子肉30克,猪心一副。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洗净切片装入光波饭煲中,加入莲子肉,放入光波炉中,用中火炖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即成。佐菜佐餐服食,每日晚1次。

  说明:益智安神,补血养心,适用于心神不宁,惊悸怔仲,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8

抽动症一般有遗传因素以及脑部轻度受损或者是癫痫原因导致。建议及时到儿科专科医院就诊,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抽动症治疗不及时,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抽动症还会延道续到成年。建议早发现,早检查,早医治!

第2个回答  2021-06-25

 儿童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抽动综合征(tic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

 

抽动症孩子的类型特征:

 

  类型一:慢性运动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眼睛动、扮鬼脸、眨眼、斜眼、扬眉、噘嘴、缩鼻、作怪相,手部脚部的慢动作或摇头等简单抽动,时间至少会超过一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使暂时性抽动成为慢性抽动障碍。

  类型二:慢性发声性抽动,清嗓子声、咳嗽声、嘶嘶声等为主要的表现,一般是声音会变得和平时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是发声性抽动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两种症状可能不同时存在,所以大家也不要太担心,一定要放轻松。

  类型三: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是指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同时存在,会持续1年以上的,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污言秽语。

  类型四:声音抽动,咳嗽声、大叫声、吭吭声、清嗓子声、饶舌声、嘘声、鼻声、口齿不清、音调强硬不匀。

  类型五:肢体抽动,手指抖动、抱拳、甩手、抬臂、抖腿、耸肩、踮脚。

  类型六:意识和别人不在同一频道,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类型七:举止抽动,挺胸、扭腰、收腹、腹肌抽动、扭头、扭脖子。

第3个回答  2019-12-06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包括精神因素,如孩子受到了惊吓,情绪波动较大;体质因素,如孩子本身就比较内向、胆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会诱发抽动症;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离异、父母双方对孩子有家暴行为等等;其他因素,比如孩子得了某些突发的疾病,不小心摔倒了脑部。

晨晨妈妈从这几方面反思,想起了自己的“望子成龙。”原来,晨晨妈妈和先生都是985高校毕业的高材生,对于儿子,自然是希望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从孩子一出生,晨晨妈妈就给他制定了详细的“人生道路计划表。”孩子刚满月,就开始送去早教机构了;孩子牙牙学语时,晨晨妈妈给他报名了英语的学习班,然后钢琴、绘画等兴趣班也轮番上阵;上了幼儿园,更是直接上起了“幼小衔接”的课程,小小的人儿背着比自己肩膀还宽一圈的书包,每天穿梭于各种补课班之间。孩子不是没有跟她提过不想上课,想出去玩。但是晨晨妈妈总是“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谈心,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几次谈话下来,类似的鸡汤三四岁的孩子都能倒背如流了。或许正是这个压力,让小小的孩子不堪重负了。

但是现在,晨晨妈妈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全力配合孩子进行治疗。儿童抽动症,最好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如瑞舒琼。一方面,既然知道了大概的病因,那家庭要重视起来,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把一些不必要的补习班都停掉,而且要摆正心态,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家长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千万不能再拔苗助长了。另一方面,正如医生所说,要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注意孩子饮食方面的护理,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定期复诊。
第4个回答  2021-05-15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