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故事介绍

如题所述

二泉映月的故事: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

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

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扩展资料

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泉映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1
亲 您好 我来啦~ 希望我的回答让您满意:
《二泉映月》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
南京解放前夕,有一天,音乐学家杨荫浏的好友——音乐教育家储师竹教授在上课之前突然被他一位正在作课前练习的学生黎松寿拉的一段音乐吸引住了:“停一下,停一下,这是什么曲子?”不知所措的黎松寿赶忙回答:“这是我们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街头卖艺时,边走边拉的曲子。”随即,黎松寿简要地把阿炳的悲惨身世和坎坷经历讲述了一遍,并告诉他目前阿炳的境况:已长期咯血,病卧在床,仅靠卖些偏方草药和夫人及其前夫的几个孩子的接济勉强为生。
当杨荫浏先生从储师竹先生处得知此情况后,二人立即商定:一、阿炳音乐一旦失传,将抱憾终生。要设法尽快把他的音乐全部记录整理下来,再耽误就恐怕来不及了。二、记谱再准确、再高明,也不可能把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完全记下来。必须尽一切努力,把他的演奏录下来。
几天后,南京和无锡同时解放。但阿炳已病入膏肓。
1950年秋天,已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的杨荫浏先生带着钢丝式录音机在无锡采访了阿炳,五十七岁的阿炳已经辍琴两年多了。拿到借来的二胡、琵琶之后,阿炳仅仅恢复了三天就投入了录音。
1950年9月2日19时30分,在无锡市佛教协会所属的三圣阁内,阿炳在杨荫浏先生带来的钢丝录音机面前,拉响了他生命的“绝唱”。
1951年,当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二泉映月》伴着阿炳的名字传入千家万户时,阿炳已于前一年的岁末辞别了人世。

回答完毕 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