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呢

如题所述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跳出舒适圈,坚定地踏上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不断飙升的用户需求,加上专业开发人员的显著缺口,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几十年的应用开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低代码革命已经悄然开始,并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

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寻求技术及实现手段上的突破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顺应这种潮流,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代码技术”作为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增强企业复原力的有力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低代码平台支持快速应用开发(RAD),使用声明式的高级编程抽象(如模型驱动和基于元数据编程)进行部署和执行。低代码平台拥有以下共同的技术要素:

    一个以模型/元数据为中心的UI层设计器,只需要编写很少的代码,甚至不需要编写代码;

    支持基本的数据结构定义和内置数据库的通用数据存储(如RDBMS、NoSQL、平面文件)访问;

    通过REST、SOAP或其他API简化对外服务的访问;

    通过API包装它们的底层流程逻辑和数据;

    支持面向业务规则和常规业务逻辑开发的编码方法;

    足够好的性能表现和足够低的操作延迟。

    企业级低代码平台还应包含其他功能,例如?:

    用户密集访问量、数据存储量和高事务率的弹性伸缩能力;

    高可用性与容灾复原能力;

    应用程序访问API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运营阶段的服务品质协议(SLA);

    资源使用追踪能力;

    对开发人员和运营人员的技术支持能力。

    低代码平台的11个关键能力维度

    (1)易用性

    易用性是标识低代码平台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指在不写代码的情况下能够完成的功能的多少。

    (2)用户体验

    这个指标能够决定最终用户对开发者的评价。一般来说,独立软件开发团队为企业客户开发的项目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会显著高于企业客户自主开发的项目,开放给企业的客户或供应商的项目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会高于企业内部用户使用的项目。

    (3)数据建模和管理的便利性

    这个指标就是通常所讲的“模型驱动”,模型驱动能够提供满足数据库设计范式的数据模型设计和管理能力。开发的应用复杂度越高,系统集成的要求越高,这个能力就越关键。

    (4)流程与业务逻辑开发能力和效率

    这个能力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使用该低代码平台是否可以开发出复杂的工作流和业务处理逻辑,第二层是开发这些功能时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有多高。一般来说,第一层决定了项目是否可以成功交付,而第二层则决定了项目的开发成本。无论如何,使用者都应关注第一层。在此基础上,如果项目以工作流为主,则还应该将第二层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5)开发平台的生态系统

    低代码平台的本质是开发工具,内置的开箱即用的功能无法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此时,就需要基于该平台的完整生态系统来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发能力。很多开发平台都在建立自己的插件机制,这就是平台生态的一个典型体现。

    (6)编程接口与系统集成能力

    为了避免“数据孤岛”现象,企业级应用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协同增效。此时,内置的集成能力和编程接口就变得至关重要。除非确认在可预期的未来项目不涉及系统集成和扩展开发,否则开发者都应该关注这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权威行业机构Forrester在其报告《Forrester Wave?:面向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专业人员的低代码平台(2019年第1季度)》中,将编程接口认定为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重要标志,不具备编程接口的“低代码”被划归为“无代码”,转移到那些只适用有限用例的平台报告中。

    (7)支持更先进的架构和技术

    系统是否支持更先进的架构、清晰的分层,以对接IoT、RPA、机器学习等新的技术?如果开发者希望自己开发的应用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深入了解低代码平台产品的架构就变得尤为重要。

    (8)服务质量

    与上一点类似,服务质量也是衡量运行于公有云模式下低代码平台的指标。这里的服务质量,除了通常所说的“无故障使用时间”外,还要考虑资源是否支持独占模式,避免某一个应用的高负荷,导致其他应用不可用或出现性能劣化。

    (9)用户模型与软件开发周期支持

    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除了开发和交付,还有设计、反馈、测试、运维等多个环节,如系统开发早期的用户模型建立和验证过程通常需要快速模拟和迭代,投入的开发力量甚至不少于正式开发。如果一套低代码平台具备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各项功能,将会大大简化开发者的技术栈,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开发者所开发的系统规模越大,这一能力就越重要。

    (10)开发管理

    企业级软件的项目规模通常比较大,而且业务更关键,这就对开发团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软件开发中主推的敏捷开发是否能在低代码中落地,是衡量开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通常包含代码库权限管理、版本权限管理、发布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帮助开发团队负责人降低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人为风险。开发团队规模越大,开发者越应当关注这一指标。

    (11)安全与合规

    低代码平台需要在部署方式、系统安全机制、权限管理和控制功能等层面发力,全方位赋能开发者构建安全的、符合企业规则的企业级应用。支持本地部署、全SSL数据传输、密码强度策略、跨域访问控制、细粒度的用户权限控制等都是该能力的具体体现。大型企业、特定行业企业(如军工、金融等)通常对该指标的关注程度会更高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5
低代码平台很火,但是不同需求的人/不同信息化现状的企业对低代码平台的应用关注点是不同的:
1、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关注的是价格,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新晋的云平台厂商较为契合,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多类似saas化服务,当然这也带来了诸多限制,没多一个人、多一张单据、多一个流程你可能又是另一个价钱,而且版权不能为自己所有;
2、大中型企业关注点则主要在技术和应用层面:
(1)微服务架构,企业内部系统林立,需要调用开发平台的不同功能组件(可能是表单、可能是流程、可能是报表);
(2)集群部署、容器部署,大企业高并发场景多,性能压力是核心关切点,这个让厂家提交解决方案和压测报告;
(3)过往成功实践案例,小企业花几万买个平台用不上就算了,但是大企业采购通常几十万到百万不等,比如天翎myapps平台擅长复杂业务流程、葡萄城活字格擅长数据填报分析,你的看你的业务诉求和平台过往实践案例是否匹配,否则很容易当小白鼠;
(4)接口丰富性和规范性,除了开发单个业务系统,大型企业通常还会借助低代码平台构建BPM,这时候系统集成就是重要考量因素;
(5)开发的快速性,之所以引入低代码平台是因为企业有大量的业务需要快速调整,这个很难从名称上鉴别,因为大家都声称自己快,所以建议一方面可以看功能控件的多少,二是直接在选型阶段进行POC测试,这点我看广州天翎就敢于做这样的工作,行不行出来遛一遛,不看广告看疗效!
因为工作关系有幸接触和应用国内多款开发平台,不过我们企业的现状可能偏向后者,所以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微服务、性能、过往案例、接口、快速能力是非常看重的,技术毕竟是个讲究积淀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注低代码平台十年以上的厂商才会进入我的选型范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