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鞠躬有关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言文

成语解释:【读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成语示例:

毛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振宁《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方 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封建社会为君主“忠”的思想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 ,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 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 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 文言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阅读答案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

简注:

平:通“评”,评判,断定。 拊:拍。 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1.用“/”给文中化线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是( ) 已( )

3.文中哪句话表现出诸葛亮对北伐的态度。

4.依据此文和你对诸葛亮的了解,简单地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

答案:

1.……计/……也/……盟/……败/……跌/……帝/……是/

2.①此,这样。 ②停止。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4.忠于刘氏父子,决心兴复汉室,有智有勇。

3. 半命题作文向

向我们的母语鞠躬

| 800字 | 议论文

语文,无论是对于牙牙学语的儿童,还是精通职场生存的大人们,以及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都可以算作一名学科。作为学科的她难免会遭到一些抱怨,诸如对文言文的难读通,对古诗文的难背诵,对现代文的难理解。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向这门语言鞠躬。

向语文鞠躬,首先还得向汉字鞠躬。语文中的字是通过了千百代人的手的诠释,历经了五千年的演化才凝成的结晶。

我们从幼稚园开始,就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一笔一划地领悟这期中的曼妙。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认真,多么小心翼翼地书写——唯恐玷污了这中华瑰宝。当我们把一个字书写正确规范时,总会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时间推移,如今长大了的我们会造句子了!会写文章了!却有时不注意书写,马虎应付,写的字也渐渐失色,渐渐乏力。身为一个中国人,守护汉字的尊严不因只是责任,更是义务!认真书写笔下的每一个汉字,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汉字,为了中国,书写一个更美丽的明天!

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写好了汉字组成的文章,而文言文就是所有现代文的根。

在学习中,我常听到有同学抱怨每每听到“子曰……”的声音就六神无主,心跳加速,呼吸仓促,再来几句“知之为知之”恐怕就魂飞魄散了。

我听了也笑了笑。其实嘛,文言文这东西,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堆放了上千年的老古董。但文言文虽老,但老而不朽,其内容也颇甚丰富,读多了,自然也就拜服他的深奥和深入浅出的说理了。

听到这,您也许会问,那我学好了文言文就算得上擅长语文,就成为语文大师了吧?

“呵呵。”

“不是?”

“一半是吧!”

您不信去市场买个白菜,问一句“今白菜价几许?”买菜大妈如果常看京剧还能应付您这“极品”,要是没这“十年功底”,那只好爱莫能助了。

所以呢,现代文也是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得看得懂,读得通,写得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时一句话一语双关,明里把你捧得像天仙,暗里骂得你不是个人。您也总该懂得,领会得吧。

这么一说,语文也可以是一门“高精尖”的学科,而学得好,学得妙就全靠自己掌握了咯!

听到此处,还不快向语文——我们的母语鞠躬?而弯了这个腰,就得把语文学好,去传承她,为她发扬光大!!!这可正所谓“真真是极好了!”

来源:作文网

4. 关于敬业的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

敬业乐群。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主一无事便是敬。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5. 关于感恩的古文名句大全

1、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感恩的名言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6、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7、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8、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9、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10、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1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肖楚女12、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13、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日本谚语14、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日本谚语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6、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日本谚语17、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中国谚语1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1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2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21、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2、知恩图报,善莫大焉。23、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24、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25、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26、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2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8、可怜天下父母心。2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30、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3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32、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33、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34、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35、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3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3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3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39、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40、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41、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42、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43、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44、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45、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46、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4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48、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5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5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5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53、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54、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莎士比亚55、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56、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

——日本5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5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59、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6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61、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62、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

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63、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英国6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65、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狄更斯66、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6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法)罗曼·罗兰68、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6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7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71、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

——惠特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过秦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经·小雅·车舝》:“鞠鞠 子慕其躬,小子慕其德。觏闵其威仪,钩心且未忒。” 《后汉书·韩长孺传》:“扬起鞠躬之盛声,厉声肃容,即士众中自此自加尊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有客三人,各欲为死。难曰:‘不知公之面,吾何逃为?’ 因令鞠躬于河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