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村小学,上千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学校为何采取这种方式?

如题所述

学校是什么,在大家的眼中,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都在教室里面上课,这样的生活枯燥且乏味,但是我们又没有办法,怪不得那么多的学生不愿意去学校。但是当你看到云南的这一小学时候,简直要羡慕死了,因为这又是别人家的学校,将大自然搬进学校,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这所学校做到了。

一: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小我们就一直听老师和家长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又有几个学校真正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呢。云南这所学校从建校以来,就决定要通过劳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每个班级都有责任田,每周都有劳动课,学生们可以自己种菜,自己浇水,自己摘蔬菜,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取知识。

知识不仅仅是在课本取得的,相比较死板的知识,实践似乎更加的重要。在这所小学内,将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学生们能够身处在大自然中求取知识,知道蔬菜的成长历程,参与牲畜的养殖和田间的劳作,吃不完的食物还可以售卖帮助贫困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更加的生动有意义。

三:通过劳动养成学生的优秀品格。

而通过劳动养成学生们的优秀品格也是学校的初心,学校内丰富生动的教育课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可以和大自然亲近,可以和小动物成为朋友,可以学习种植知识,了解生活的多样性。

通过这样生动鲜活的课程,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写作能力,回到家里面更加懂事,可以帮助妈妈做家务活。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学校,用劳动形成的优良品格,将会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7

教育从来不只是有书本上的内容,更是要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很多学生其实都需要进行劳动教育,只有自己劳动后才会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明白浪费是可耻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节俭品质,在云南的一所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勤劳的品质,上千师生一天三顿饭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学校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方式?小编给大家讲一讲。

云南的这所小学拍摄出视频后上传到社交媒体也引发了很多网友们的热议,在这所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吃的饭都是自己进行种植的,并且还能给周围其他的学校供应餐食,学生们还有自己建立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他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学习美术和生物知识。这所小学只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合并了当地五所农村小学共同成立的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就决定通过劳动教育来改善学生们的思想品质。

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坚持了15年,每一年秋季开学时,校长都会发出学校里种植蔬菜的图片以及养殖的猪和鸡,学生们每一个星期都会上劳动课,而劳动课的内容各不相同,根据孩子的年龄都会有所改变,比如刚刚开始进行劳动课的孩子们,第一步是要学习如何采摘蔬菜,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到鸡舍和田间进行劳动,而孩子们在成长到三年级时,每个班都会负责一块田地,这块田地需要由整个班级的同学们共同培育。

1000多名孩子所需要的食材全部来自于这150亩地,吃不完的菜和肉还可以拿去售卖,而卖出来的钱会全部用于学校建设以及资助农村当地的贫困户,这种在大自然接受教育的环境让很多网友们都感慨太幸福了。

第2个回答  2022-09-27

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不仅自己够吃,还能为周围其他学校供应,同学们在自建动物园里学生物。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三餐食材来源

第3个回答  2022-09-27
可以节约学校的用餐成本,降低孩子们的学费负担,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4个回答  2022-09-27
学校采取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这样的方式对于锻炼孩子们也将会起到积极的帮助,有助于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加强自我的锻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