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改革政策

如题所述

从2021年起,8省份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就外语考试时间和次数安排,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6省份拟只在6月组织一次外语听力和笔试考试,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外语一年两考。江苏省、广东省拟在6月组织一次外语笔试,将外语听说考试放在平时并实行机考。

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

8省份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一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从2021年起,8省份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扩展资料

此次8省份公布的实施方案,贯彻了国务院确定的“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的改革方向,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即不仅依据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高考综合改革不仅是考试招生方式的变革,也是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关系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说,此次改革就是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内容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全面发展的考试、综合考核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八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高考改革是改什么?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新高考改革3+2+1如何选科?

高考改革是改什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改革路线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

1、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2、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3、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4、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5、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2021年,除了香港、台湾和澳门之外,其余的31个省份高考模式如下:

1、传统高考省份

2021年,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江西、云南、重庆、青海、山西、贵州、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安徽、广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将继续传统高考模式,也就是语数外加文综(3+文科)、语数外加理综(3+理科)的模式。

以上17个地区高考总分规定750分,语文、数学和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综(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

2、新高考省份

上海市

实行“3+3”和“6+3”的考试模式,语数外三科必考,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6门学科中选3门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上海市高考2021年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数外三科均为150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自主选择的3门科目,满分均为70分。

浙江省

实行“3+3”和“7+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必考,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7门学科中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的科目。

2021年浙江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满分均为150分,其余7门学科每科均为100分。

3、新高考试点省份

2021年,北京、山东、天津和海南等4个地区继续实行“3+3”和“6选3”高考模式。语数外必考,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6门学科中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

以上4个省市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的学科,每科满分为100分。

2021年高考3+1+2省份有哪些?

2021年采取“3+1+2”的省份包括湖北、福建、重庆、湖南、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8个省份,这也是新加入新高考阵容的8个省市。一般高考综合改革是从高一新生开始的,也就是说以上省份2021年高考要按照“3+1+2”模式,需要在2018年学生秋季入学正式开始实施。

新高考“3+1+2”模式解读

以上8个省份2021年高考为3门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其中:

(1)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每科满分150分,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2)首选科目包括:物理、历史,两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3)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每科满分为100分。卷面原始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总分;

等级赋分计算方法:

(原始分区间最高值-原始成绩)÷(原始成绩-原始分区间最低值)=(赋分区间最高值-等级成绩)÷(等级成绩-赋分区间最低值)

等级赋分起始分只有30分,分为A、B、C、D、E等5个级别。


实行新高考,有什么好处?

第一、传统高考,只有选择文科和理科,没有自主选择具体科目的机会。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以选择文科里面的某一科目,再选择理科里面的一些科目,只要选择3门就可以。如果选择的3门科目都是自己擅长的,那么高考就容易考高分。

第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有两次外语的考试机会,其中第一次考出了理想成绩,便会计入高考总分内。因此考生可在接下来时间内冲刺其他学科,即便6月的外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也不会影响高考成绩。

第三、传统高考模式下,部分考生由于偏科导致了整体成绩不理想,因此与部分高校擦肩而过。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选择机会更多,不喜欢的科目可以不选。

新高考改革3+2+1如何选科?

部分省份实行新高考模式,虽然不像传统高考那样必须选择文科和理科,但新高考选考科目时,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兴趣爱好和对各科科目的喜爱程度来选择。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选科不甚了解,陷入了选科“困难症”。

有些学生选科角度是来源于对于未来能学好某个学科的“十分自信”;有些学生是对于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美好憧憬;更有部分学生选科角度是实在不喜欢某位任课老师,所以排除某科目。

当然,更多的同学陷入了某两个科目之间的艰难取舍。其过程,可谓艰难与激烈。

对于新高考改革后的选科,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认识自己的学科偏离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话题可以暂时非常简单的概述为:我是“偏理生”,还是“偏文生”。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欢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将来的你,想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程类、医药类等专业领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欢充满感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你对于“人”的思考和观察很多,同时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另外,好像记忆力也挺强的。将来的你,想从事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历史研究类等专业领域。

理解自己偏理还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二、认识自己的学科能力

学校如果组织过跨校大联考,一定要根据组委会发布的成绩信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进行赋分计算。尽量让自己选考的科目在最靠前的档位上。

如:考生小点,在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C,政治为D,建议选择化学和地理。

再如:考生小心,在5万人联考中,化学为A,地理为B,生物为B,政治为C,首先排除政治,在地理和生物中间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目前留给同学们最多困扰的地方。

三、选科需要考虑专业覆盖

从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军队院校除外),共计6117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数据中,如果你的首选科目是物理,那么可以覆盖89.3%的专业;如果首选科目是历史,可以覆盖专业则迅速下降到50.58%。就专业覆盖面积而论,首选科目是物理无疑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如果选择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同时又很坚定的要进行历史学、哲学、文学等文科属性较强的专业学习选择全文的再选科目进行学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延伸专业广度就一定要搭配一个偏理的学科。

同样根据全国各地2020年拟在京招生的615所本科院校的招生数据来看,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最广的学科就是化学,达到了62.9%。

四、选科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

如考生李华,是一名偏理科的同学,学习能力较强,将来想从事理学方面的研究。于是,首先确定了首选学科物理。同时,在联考中李华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都为A。此时,建议李华首选化学和生物,因为偏理学科的学习特点类似,学科关联性较强,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经常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其次可以选择化学和地理。地理学科也是偏文学科中注重逻辑的学科,只是与物理、化学学科的关联性不大。不推荐政治,政治学科是一门纯文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与理科有较大的差别,慎选!

依照以上四种原则,相信对同学们的选科会有一定帮助。

寸辛选科搭配推荐

偏理生

物理+化学+生物:纯理科组合,物理原始赋分,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物理+生物+地理:搭配理科较为容易的生物以及偏文学科,但是学习模式与理解较为接近的地理,适合想学必选物理的专业,但是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

历史+化学+生物: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组合,适合想学理工科,但是不想和学霸们比拼物理原始分成绩的“伪”理科生们。

偏文生

历史+政治+地理:纯文科组合,适合文科属性极强的同学。

历史+化学+地理:搭配一门除物理之外专业覆盖面积最大的学科,同时选择一科与理科学习方式较为接近的地理学科。

高中生如何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答案是:通过专业志愿测评,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每个人在面对升学志愿报考时,在专业、职业兴趣和适合的工作领域等方面,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选科、升学,不仅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抉择的较量,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注意专业的冷热,而忽视自身的人格特点(即自己最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即使能顺利地升上大学,也可能将来从事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而懊悔终身。

我们的人格类型、兴趣与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专业兴趣的学科、专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在该专业学习、钻研。专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专业兴趣是升学志愿报考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过好学生生涯、成长成材的重要因素。

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兴趣的有效评估,从而成功地进行学科志愿选择,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高中选科的目的性、考研专业填报、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前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让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成就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1

不同的地区,高考改革的政策不一样,以江苏省为例。江西省高考新方案将实施“3+3”模式,即除语、数、外3门必考外,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学科中任选3门进行考试,确定等级,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

高考总分分值将发生变化。目前总分为480分,未来该数值将大幅增加,预计达到700分左右。

扩展资料:

其中,英语的分值将进一步提高,听力和口语考试实行一年两考,笔试改革方向仍需听取各方意见。另外,学业水平测试可以考两次。江苏高考将继续实行分省命题考试录取。

《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1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其中,5个具体方案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江苏高考新方案2021年实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可以登录国家教育官方网站,然后点击21年高考的改革政策,然后上面有非常详细的条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