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究竟是该继续坚持,还是失望地放弃?

如题所述

我现在就是从事教育行业,三年前夫妻俩在杭州开了一家培训机构,老婆也放弃外企高管的职务,投身教育事业。今年初,我也把化工厂管理的工作辞了,前来协助老婆,毕竟她从事这一行时间久,经验足。

我们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但无一例外,没有一个家长会承认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大都给的理由是还没有掌握方法,或者说还没有把脑筋用到正地方。

对于这些家长的说法,认可不认可呢?

认可!

虽说,学习这个东西,确实有些孩子有天赋,他们学起知识来非常快,思维又活跃,智商很高。

但并不是说,那些天赋较差的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了,关键还在于如何引导。既然天赋不好,人也不够聪明,但终归有一种方法,让他不至于那么不聪明,不至于那么没天赋。

因为,不经历各种努力之后,你是没有办法给他下一个不是读书的料,这个结论的,而且,读书这种事并非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事。

实际上,读书并非是简单的学知识,应付考试,更是学习一种态度,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一种掌握技能的能力。

为什么说不要轻易放弃呢,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要放弃呢?

原因就在于,现在所学的这些东西,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是孩子以后人生路上的工具。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技能,他的生活也将会了然无趣,有限的知识储备,也让他跟很多人聊不来。

甚至于,三观的形成都成问题,对孩子的未来,绝对是一大障碍。

但,所谓的不放弃,并非是像《小舍得》里面演得那样,往死里逼孩子学习,这也是不可取的,甚至适得其反。

学习这种东西,并不是指单纯的应付考试,学习那些应试知识,更是学习掌握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

我们会发现,那些有知识的人,你跟他抬杠,都抬不过他,他能把反理说成真理,能把死人说成活人,你还一点破绽都找不到。

这就是一种思维逻辑能力,遇到问题,知道从哪个角度思考,从哪个角度突破。

所谓的天赋,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他的天赋正好在应试教育中提现出来而已,而你孩子的天赋,还没有被开发而已。

要想开发出来,不学习或者任其自然,是万不可取了,还是需要适当引导,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哪怕他笨一点,哪怕他慢一点,但每天都是在前进的,这就是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话确实不假,但在当今社会,读书这条路,绝对是通罗马的捷径,这是无数的人亲身总结出来的经验。

说出来,大家可能也不会相信,在我们村,跟我同一届中考和高考的人,也大有人在,但为什么最终只有寥寥几个人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找了份好工作呢?

其实就在于,我们的父亲没有放弃,当年我中考的时候,也是差了六七分没有考上高中,是花了8000块钱买进的高中。

当时跟我一起中考的还有好几个同学,他们考的分数也并不比我差,而他们的父亲嘴上说着非常重视教育:孩子若是真是那块料考上了,砸锅卖铁也供,但是没考上,就说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后来我回到村里,他们还很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骄傲,你看,你杨角风这么有出息,我从小看你就是读书的料,我家那个小虎,真天生不是那块料。

你看,他还沾沾自喜!

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过早放弃了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因为不走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不是读书的料。

最后:

孩子学习的好坏,都要包容,可以焦虑,但还得保持平常心,也不要轻言放弃,一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那就再也没办法逆转了。

还要明白一件事,学习并非为了考试,更多的是掌握一门立身的技能,掌握一把能跟其他人交流的钥匙,掌握一个天下人都认同的三观。

即使做个普通人,也要做一个有礼貌,有涵养,自立自强,有一技之长的人,平静又幸福。

我们要宽容地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孩子,并非天才,但绝不能接受孩子可以不读书,自甘落后,这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所以,不要轻言放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9
读书不是人生成功唯一的途径,如果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可以让孩子学习一门技术,通过技术来养活自己,甚至成为行业优秀人才。
第2个回答  2021-05-09
不是读书的料就要放弃吗?太武断了,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既然学习不行,就发展特长吧。
第3个回答  2021-05-09
在我看来应该继续坚持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有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功,如果用功了以后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第4个回答  2021-05-09
我觉得应该放弃,真正在工作中,能够应用到的知识,非常少,很多工作岗位,都是需要员工从头开始学习。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上大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