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现在的情况与以前的历史。

如题所述

历史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回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权阉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有罪太监被发配至此铡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於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於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清帝逊位后,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1949年后,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其后经历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状:变化不是很大 依旧有当年的气派 富丽堂皇 只是时值冬季 未免萧条不少 夏天去会有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0
历史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回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权阉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有罪太监被发配至此铡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於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於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清帝逊位后,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1949年后,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其后经历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2个回答  2021-05-22
怡和余颐和园坐落于北京戏曲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立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纸园林之手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之源灵芝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已西山群凤尾竹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之源灵芝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已西山群峰为背景建筑群与珊瑚形式融为一体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之源灵芝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已西山群峰为背景建筑群与珊瑚形式融为一体景色变化的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芷园林之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以西山群峰为背景建筑群,与山湖形势融为一体,景色变化无穷。全国分为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国林芷园林之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以西山群峰为背景建筑群,与山湖形势融为一体,景色变化无穷。全国分为三个 区域 分别为以人寿间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曲以玉兰分别为以人寿间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曲以玉兰堂乐寿茶颐和园做落雨北京西将是中国古典国林芷园灵芝手游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国乙烯煽情冯伟背心建筑晴雨伞和形式容为一体景色变化无穷
第3个回答  2021-05-18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
第4个回答  2020-06-10
历史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回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权阉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有罪太监被发配至此铡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於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於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清帝逊位后,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1949年后,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其后经历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状:变化不是很大 依旧有当年的气派 富丽堂皇 只是时值冬季 未免萧条不少 夏天去会有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