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新十大学习能力 韩立福

如题所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1、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的一举首,一投足,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求进的力量。
其次,创设使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
其三,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
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那么,什么是开放。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开放,即解除禁令、限制、封锁等。
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新思想的教学,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必要条件。
开放式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
在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时,力求做到:
1、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简单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
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在教学此例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习题:
(1)答案不唯一。
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
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出了这样一题:写出六个小于+3的数。
学生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得出了相同的规律,那就是在数轴上+3左边的数。
(2)条件不唯一。
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
这种训练在教学应用题时用的较多,如要求学生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某电器厂今年四月份生产洗衣机240台,____,四、五月份共生产多少台。
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所要求的是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结果。
这就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3)问题不唯一。
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
如:一个运输队运送面粉,上午运走240袋,每袋50千克;
下午运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
学生可以补上如下问题:这一天共运走了多少千克。
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于克。
下午运送的重量是上午的多少倍。
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袋。
(4)解法不唯一。
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
比如应用题可用算术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样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明确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义的。
例如,在四年级家校半日活动公开课上,执教了《平均数》一课。
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