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球表面的圈层结构?

如题所述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圈层结构十分复杂的天体。它的各个圈层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而且它们之间时时刻刻都进行着物质交换并相互作用。

在地球科学中,地球表面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

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大气圈是人类和地球生物的保护圈。它吸收太阳的超紫外线、扩散光线,还能使地球表层免受陨石的直接轰击。科学家们已经计算出:一个人一昼夜要呼吸13立方米的空气,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才能将其转化掉。人的生命过程中呼出二氧化碳,燃烧也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返回到大气圈里,又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转变成植物体纤维或细胞质,使碳固定下来,析出的氧又返回到大气圈。

水圈,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河湖以及地下水。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体部分,平均深度都超过4000米。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目前,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超出80种。海水中的溶解物质不仅影响着海水自身的物理化学特征,而且也为生物的诞生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科学家们证实,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产生在海洋中,如今,绝大多数的动物门类也都生活在海洋中。陆地的地下水也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淡水总量约为400万立方千米,其中地下水占95%,而河、湖水等仅占3.5%。由此可见,地下水在供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需求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球表面的圈层结构01

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另一个圈层。从南极到北极,从陆地到海洋,从平地到高山甚至到地下数百米的深处,生命无处不在。据科学家们统计,地球上的生物有200~450万种之多,已经灭绝的物种更多。除了人们熟知的动植物外,还有大量的人类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微生物等。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已经死亡的生物可以转换成其他的有机质,包括转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煤等。

岩石圈,是地球的表层结构,绝大部分由岩石组成,它们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岩石圈是一个厚度不均的圈层,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分。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得多,一般厚度为33~35千米,最厚的地方大约为50~70千米,而洋壳一般不足7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平均厚度可以达到70千米。地球的岩石圈已经形成40多亿年了。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其成分、结构、构造直至地球表面的形态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种使岩石圈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了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圈层,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气体的溶解、挥发等相互渗透和影响。固体地球界面上下是大气和水最为活跃的场所。岩石圈的物质也在不断运动,并通过火山喷发等形式进入水圈和大气圈。生物生存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交接带,它们消耗着资源和能源,之后又产生出新的物质。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正是地球各个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地球表面的圈层结构02

如果你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就会发现许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及这种相互作用不断地改变地球面貌遗留下的痕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