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国家标准或者规范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脚手架的国家规范标准:

1、在国家标准下脚手架的主要构配件、材质及制作质量拒绝。

2、国标脚手架的分类、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效应人组。

3、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出来规定、地基承载力,模板支架、双排脚手架的计算出来。

4、国标脚手架的构造要求。

5、脚手架搭建与拆毁的规范、施工方案、施工打算等。

6、脚手架检查与竣工验收的国家标准。

7、建筑脚手架的安全管理与确保。

脚手架的搭建规范:

1、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

2、脚手架的钢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土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或垫木),垫板(木)厚度不小于50mm。

3、遇有坑槽时,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梁)。

4、脚手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5、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1.5m;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2.0m;架高在 50m以上时,不小于2.5m。

6、位于通道处的脚手架底部垫木(板)应低于其两侧地面,并在其上加设盖板;避免扰动。

扩展资料:

脚手架的立杆基础:

1、落地式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5m,高度在35~50m时必须采取卸荷措施,高度大于50m时必须采取卸荷措施并对专项方案

进行专家论证。

2、脚手架基础平整、夯实、混凝土硬化,基础应采用100mm厚C25混凝土硬化,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应采用长度不

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

3、落地式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宜采用直接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紧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道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

4、脚手架基础应考虑周边设有排水措施,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应高于室外自然地坪50mm,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不小于200mm×200mm的排水沟,保证脚手架基础不积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1.在国家标准下脚手架的主要构配件、材质及制作质量要求。


2.国标脚手架的分类、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效应组合。


3.脚手架的设计计算规定、地基承载力,模板支架、双排脚手架的计算。


4.国标脚手架的构造要求。


5.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准备等。


6.脚手架检查与验收的国家标准。


7.建筑脚手架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

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3.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4.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脚手架方案,普通悬挑架。

5.外脚手架是指搭设在外墙外面的脚手架,其主要结构形式有钢管扣件式、碗扣式、门型、方塔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悬吊脚手架等,在建筑施工中要大力推广碗扣式脚手架和门型脚手架。

特点:

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选用不同用途的脚手架。桥梁支撑架使用碗扣脚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门式脚手架的。主体结构施工落地脚手架使用扣件脚手架的居多,脚手架立杆的纵距一般为1.2~1.8m;横距一般为0.9~1.5m。

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

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 存在较大变异。

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 等均较大。

4、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因此,本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实质上是属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脚手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是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