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有以下区别:

1、部分会计科目不同。 

如工业会计使用的科目而商业会计没有的科目:产成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成品等科目。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工业企业注重的是生产过程,也即是生产成本的控制核算;而对于商业企业主要是流通环节

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 

3、工业和商业会计相比,商业会计简单。 

4、企业进行'进销差价'科目的核算,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5、商业企业的税负率要低于工业企业,

6、进销差价的核算,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里没有这一核算。

7、库存商品来源不同,工业企业库存商品是通过采购材料经过生产加工成产成品再销售,商业企业库存商品是采购而来直接销售。

工业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

商业会计:就是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一、会计和工业会计的异同:
商业会计和工业会计没有本质区别。
相同点:二者都要购进货物,最后也都要销售货物,所以它们都要计算营业成本(或者说销售成本)。
区别:二者计算营业成本的复杂程度不同。
商业会计的实物流转过程简单,一进一出,加些仓储、整理、运输成本,就是营业成本。尽管简单,但商业企业也要进行成本核算,而且因其数量大,品种多,其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有时并不比工业企业轻松多少。
工业企业的实物流转过程较为复杂。购进原材料以后要经过加工,产品完工后计算产品成本,再把已销商品的成本结转为营业成本。其复杂之处在于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之间的加工工序的复杂程度。假如一个企业的加工工序有很多(我审计的一个企业是汽配生产企业,它有14个工序),那么原材料在第1道工序投入,第一道工序发生一些加工费用,包括工资、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等,这些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平时只是记录、归集,累计起来。原材料在第1道工序加工完成后,作为本道工序的半成品(或制成品)转入下一道工序,作为下一工序的材料成本。待会计期末(一般是月末)的时候,第1道工序有加工完成的制成品和尚在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就要把本月发生的材料成本、加工费用(统称为生产费用)在制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分配给制成品的成本(在逐步结转法下)就作为下一道工序的材料投入,再加上下一道工序的加工费用转入第3道工序………直到最后一道工序,加上前面各道工序的加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就是该工序的本月生产费用,把它在该道工序的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配,分配给产成品的成本就是入库产品成本。这就是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多出来的会计流程。
二、工业企业“原材料原买原卖不经过加工”,其进项税不需要转出。
工业企业出售原材料的会计处理和出售产成品的区别仅仅在于,出售原材料收入要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的销售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并无实质区别。
在税务处理上,出售原材料和出售产成品没有区别。原材料销售收入仍然计入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其进项税也准予抵扣。
需要进项税转出的,仅仅是该宗货物永远不会实现销售,没有销项税可资抵扣
,但其进项税在会计上已经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科目,在申报时已经记入“进项税额”栏抵扣了,大致包括:
1、用于职工福利;
2、用于在建工程;
3、用于非应税项目;
等等
三、“搞批发本身没有生产制造,都是原买原卖,那它的抵扣都是抵扣些什么”
其实搞批发和零售商是一样的道理。尽管他们都是原买原卖,但他们卖的时候记“销项税额”了,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抵扣的就是“销项税额”
第2个回答  2019-05-31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有区别在于工业会计要核算产品成本,商业会计销售成本一般就是进价。一般的工厂的是工业会计,要核算产品成本,比商业会计多些科目,也较复杂些,工业会计做好了,什么行业的会计都可以做好了。
第3个回答  2019-05-31
工业会计较商业会计复杂,工业会计核算的是从材料入库,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会计科目涉及到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等.而商业会计主要核算的是商品的流通过程,会计科目主要有商品进销差价,营业费用,库存商品等.
第4个回答  2020-01-05
事业会计就是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来做帐务处理
工业会计是以产品成本为核心,用权责发生制来做帐务处理
商业会计是以进销存为主要核算对象,也用权责发生制来做帐务处理
你理解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