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对外屡战屡败这究竟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因为是关键时刻能勤王的还真不多。外国军队从海上进攻,从来没有过大陆上的长途奔袭作战。这样的打法比较快,不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清朝的军队往往来不及勤王,人家已经达到目的了。而且面对加特林机关枪,别说20个人,200人硬拼都是个死。



清庭为什么一味求和呢,宋安之看来武器落后等原因并非是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清朝是吸取了前面明朝灭亡的原因,所以才不敢与西方列强死战到底,打不过了宁愿割地赔款,只要可以保持对于帝国的基本统治,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好。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奉行不割地赔款不求和的政策,导致与后金(清)苦战僵持时,使内部的农民起义越来越大,最后亡于李自成之手。使清朝太祖和太宗两代人都入不了的关终于可以入了,从而进一步统一了中国。



明朝的灭亡说白了就是面对外部危机不妥协,导致内部隐患爆发,最后无可救药。

清朝身为明朝之后的下一个大一统王朝,自然是吸取了前面朝代尤其是明朝灭亡的经验,认为至刚易折,所以想刚柔并济。结果随着后代统治者越来越懦弱,加之内部满汉之分等隐患,为了维护基本的统治,所以变成了一味阴柔。面对西方列强不是咸丰跑热河就是慈禧光绪跑西安,最后挨了一顿打,跑了一阵路,就是不敢死战到底,还要割地赔款。

其实不只是清朝以明朝为参考,纵观历史基本上所有王朝都会参考之前朝代的得与失来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框架再调整。比如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到了唐宋开始藩王就没有什么兵权了,最多有参政权。

而明朝为人诟病的藩王制度其实最开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参考唐宋主弱臣强的局面而设置的,以期藩王来拱卫中央朝廷。结果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成为皇帝以后,将藩王制度给改的不伦不类的,使藩王彻底成为国家的负担。



所以,清朝不是没有实力进行消耗战,不是说打下去就一定比割地赔款的代价大。主要在于清庭参考前朝亡国的经验,害怕全力对付外敌的过程中,国内被压制已久的汉人会趁机要了他的命,结束了清庭的统治。因此清庭为了还有余力维护最基本的统治或者说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选择了一味的求和选择了割地赔款换取和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清朝军队对外屡战屡败这是因为当时朝廷闭关锁国,导致国家整体很落后,军队体制不完善,军人的体能也差,作战能力一般。
第2个回答  2019-09-12
清朝军队经济实力不行,导致军事实力也就那样,人们素质不行,没有很好地领军。
第3个回答  2019-09-11
闭关锁国,朝廷腐败,军纪涣散,士气已经彻底没了,再加上大麻的摧残,有的人站都站不稳了,还能打什么仗,一个个骨瘦如柴的,屡战屡败是必然的。
第4个回答  2019-09-12
满清洋物运动后,当时列强还没有什么技术封锁,最新式洋枪炮,铁甲舰都能买到,京师清兵装备跟当时列强一点不差。甲午战争,清兵无论从装备质量,数量,技术都比日本强,更奇怪的是?八国联军占领京津清兵军火库,发现大量进口新式枪炮未开封!这些枪炮有很多比联军装备更好,格特林手摇转膛连发炮枪,马冰沁机枪,铁甲舰这些当时顶尖的武器,没能挽救满清败亡。落后就要挨打?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腐败,愚味的落后体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