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俗话说,“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很多人即使没有运动,即使是在冬天,也会出汗。多汗和自汗的人,往往预示着气弱气虚。行走在人体表面的气叫“卫气”,保卫的卫,负责固摄人体的津液。而人多汗或自汗,说明卫气太弱,失去防守,使得体内阴液易外泄。
自汗:不热、不运动还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时常感到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就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
黏汗、黄汗:汗液黏腻,发稠发热,通常是一种病汗。可能是患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身体仍有湿热不清之症。如若汗色变黄,可能是因大汗后凉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所致,也与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湿热有关。
什么样的“汗”才算健康?
汗水中除了水分,还有一部分脂肪酸和蛋白质,因此夏季出汗后衣服上会出现淡黄色的“汗渍”。其实,汗水本身并没有任何气味,但在空气中开始分解并遭到细菌攻击时,就会散发出酸性的气味。
出汗主动点才更健康
出汗有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主动出汗是人体进行的一种主动调节。主动出汗后不仅神清气爽,还对身体更有益。
减肥:运动是最有效、最健康的减肥方式。因为当人体进行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排毒:人体每天都会分泌大量的代谢物质,各种毒素也随之产生,运动后人体体温升高,毛孔便会自动打开,身体内的毒素便会通过汗液而排出。
控制血压: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如何补充出汗时消耗的能量?
科学分析发现,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钠。在寒冷季节和静止休息时人们通常出汗很少,但在气温升高的季节及运动时人会大量出汗,此时汗液中钠的含量比前一种情况要多出20%左右。因此,出汗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补充点儿淡盐水,以防身体出现钾钠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