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上的燃料是什么啊?

不知道

太阳上的燃料是氢核聚变
认为太阳的巨大能量是由氢核聚变为氦核的热核反应提供的,在今天已被作为科学常识写进了教科书.然 而,至今仍不断有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它还远不是一个严密得滴水不漏、无可挑剔的理论体系.
为了解释太阳巨大辐射的能量来源,历史上曾提出过各种假说,如碰撞产能、化学产能、放射性产能和引力收缩产能等各种学说.然而具体计算表明,这些机制都不能以目前的太阳辐射功率(3.845×1033erg/s)维持太阳年龄(约4.6×109)的量级.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据此提出,热核反应是太阳或其它恒星的能源.他因此获得了1967年诺贝尔物理奖.尽管这种说法似乎已为太阳辐射找到了可计算出来的能源,但事实上太阳能源问题依然云山雾罩,问题多多. 譬如,人类通过对氢弹的研究发现,氢弹的核聚变是一次性的,要么不爆炸,要爆炸就一次性爆炸光,不可能“慢慢来”.另外,众所周知,核爆炸的破坏力主要有4种:1、光辐射;2、冲击波;3、核辐射;4、放射性沾染.而且,一般氢弹的冲击波和光辐射要占氢弹爆炸总能量的90%[1].当核装置内核反应过程结束时的温度高达数百万度,形成压力达上千万个大气压的高温高压气团,这个气团向外迅猛膨胀,同时发射X光,加热周围的空气,使被加热的空气成为高温高压气团的外层[1].高压气团迅速向四周膨胀,压缩空气形成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外传播的冲击波.[1]如果太阳是以核聚变为能源的,那么它巨大的冲击波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同为氢核聚变,氢弹有冲击波,而太阳却没有冲击波?持核燃烧说的学者认为太阳中心即核反应区,并认为发生核反应的区域大约为0.2个太阳半径.我们知道,太阳半径约为696000千米,则核反应区的半径约为139200千米(约为地球体积的477倍),而且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区域里盛满了密度达160克/厘米3(地球密度只有5.52克/厘米3)的氢核燃料.这样巨大的一颗“氢弹”,它的“当量”要有多大?这样释放极大能量的巨大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难道不足以穿透太阳表层,把太阳炸个粉碎?为什么太阳的体积不会急剧膨胀?为什么没有冲击波?而只有所谓“辐射区”和“对流区”?这是人为猜想还是真实过程?如果太阳也像普通氢弹一样具有冲击波,冲击波将到达何处?太阳还能维持它的稳定结构,保证它的持续燃烧吗?即使说这是相当于发生在“地下”的核爆炸,冲击波会受到抑制,但考虑到发生核爆炸的体积、能量都十分巨大,且太阳本身的密度相对较小(只相当于地球的1/4),足以使整个太阳的体积迅猛膨胀.如果这样规模的核爆炸都不能发生体积的膨胀,那么“宇宙大爆炸”又是怎样发生的呢?另外,使整个星体化为齑粉的新星和超新星爆发也被认为是那些星体上发生了核爆炸引起的,那么这样的核爆炸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有何不同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得到过明确的解答吗?没有. 此外,如所周知,发生核裂变反应的原子弹爆炸是一次性反应,而人工受控核裂变装置,则必须将隔离储存的核燃料缓慢、均匀地注入核反应堆,才能保证核裂变反应持续进行.同样,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氢弹爆炸,也是一次性反应过程.人类正在试图建造的受控核聚变装置,也必须将隔离储存的氢核燃料缓慢、均匀地向核反应装置中注入,才能使核聚变反应持续进行.同理,太阳如果是由氢核聚变反应供能的,也必须有一个将隔离储存的核燃料缓慢、均匀地向核反应中心(日心)注入的机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制,又怎样能保证太阳上的那些氢核不是在一瞬间统统参与核聚变,而总是只有很小一部分氢核参与了聚变,其它更多更多的氢核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排队等候,“对号入座”地参加核反应,以保证完成让太阳持续燃烧数十亿、上百亿年的艰巨使命呢?而这样的“均匀、缓慢地添加燃料”的机制又在哪里呢?太阳又怎样把它的核燃料与核反应中心隔离并储藏起来呢?而如果是“一次性投料”,也必然只能发生一次性反应.另外,发生核聚变的日心与不发生核聚变区域的边界在哪里呢?是什么机制约束了这个边界以外的区域使它们不发生核聚变?对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解答,又怎么能确信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呢?
再者,按照目前的认识,太阳物质绝大部分是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的一个标志性的根本特征,是由于长程库仑力的作用而发生集体相互作用.如果物体中的荷电粒子密度尚不能产生集体相互作用,则不能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集体相互作用,将使太阳等离子体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这将必然导致太阳上的全部氢核(质子)一次性地完成聚变反应.如果太阳确实是由核聚变供能的,那么,存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能破坏等离子体的集体相互作用,使库仑力失效,从而将参加核聚变的等离子体“分而治之”,使它们“一拨一拨”地参与到氢核聚变中去呢?如果是人工控制,可以将氢核燃料储存起来,然后慢慢输入到聚变中心去(但到今天仍未实现),太阳却做不到这一点.这显然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无法解决的难题.
据人类数十年的实验研究,发现热核聚变是极难控制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运行十几分钟后就会发生难以控制的猛烈爆发,所以至今受控核聚变仍无突破.即使人类将来掌握了受控核聚变的技术,那么核聚变也必定是在极严密的高技术控制下才能平稳运行的.而太阳上的核聚变谁又来控制,谁又能控制呢?无人控制的核聚变为什么不在一瞬间反应完,而能维持数十亿年呢?如果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就不能确信太阳能量是由氢核聚变提供的.
发表在《科学大众》2003年第1期上的冯泽君先生的《质疑太阳能》一文,通过对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机理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分析后指出:太阳能如果真的是由氢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话,那么有理由说,太阳中所有的氢应该在极短时间内全部一次反应完,然后太阳逐渐冷却,归于沉寂、黑暗以至完全消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不慌不忙、连续进行反应,持续几十亿年经久不息,而质量并无多大减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