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案例

这是论文的一个部分,谢谢!

1.升级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焦点 自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同时,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1]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曾不止一次地在贸易上迎头相撞。背后有玄机,前景是互争互利。           人民币汇率争端尚未平息,美国又开始向输美的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下手,贸易摩擦升级。布什出于明年总统选举,有可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中国由于过于依赖对美贸易,可能会受伤,进而中国的增长。过去的20多年中,中美双边贸易获得了空前的,从建交时的23亿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470亿美元(美方统计数字)。但其间两国曾多次濒临“贸易战”的边缘。           1983年1月,中美谈判未能就中国输美纺织品配额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中国政府回应强硬,包括停止批准自美国进口棉花、大豆、化纤的新合同,并削减从美国进口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产品。这场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纺织业与农业利益的冲突,美国纺织业力主限制中国输美纺织品的数量。最后,在农业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缓和了立场,并最终解决争端。但是,中国仍然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数量。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同时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的限制,以弥补农产品贸易减少的损失。           进入90年代以后,中美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经贸冲突。老布什政府以及后来的克林顿政府,为了“保住”对华最惠国待遇这一两国关系的根基,不惜在其他经济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满足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需要。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劳改产品的出口、市场准入、纺织品转运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中国给予美方以一定的“理解”或“配合”,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劳改产品出口、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双边谅解备忘录。在谈判过程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两次威胁制裁,公布了高达1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中方也不示弱,同样公布了等额的反制裁清单。中国的反制裁行动起到了良好的反制作用,美国国内反对两国“贸易战”的利益集团出来“说项”、“灭火”。沸沸扬扬的“贸易战”最终因两国及时达成协议而“熄火”。           2002年,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策略地抵制了美国对钢铁业的保护措施,令美国当局对中国刮目相看。该年4月,小布什政府发动了“201”条款的临时“保障”措施,对来自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的钢铁征收临时性的附加关税。中国与同是“受害者”的欧盟等各方积极协调立场,一纸诉状把美国告上了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WTO最终裁定美国的做法违反自由贸易的有关规定,限期其撤销决定。当时,中国的果断做法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颇为“吃惊”,认为中国行为“过分”,没有给美国“面子”。

参考资料: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