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戏曲界有很多行话,我们或许不得知,但是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词汇就是由这些行话演变而来的。那么,票友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呢?什么是皮影戏和木偶戏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票友”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专业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
皮影戏诞生于何时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传统皮影戏人物造型的西汉,在清代的河北最为盛行。顾名思义,皮影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射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最迟在北宋时,中国皮影戏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皮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了。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皮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叫“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皮影戏一直盛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各地曲艺、民俗相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艺术。
什么是“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如今,偶人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
木偶戏以前俗称“耍鼓儡子”,经常出现在城乡街头。木偶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评弹起源于哪个城市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起源于苏州,流行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评弹,以苏州方言演唱,是苏州的评话和弹词的统称。评话又称“说大书”以讲历代军国大事为主;弹词又称“说小书”,大多演唱传奇及野史中的悲欢离合故事。评弹的情节曲折离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赏,故数百年来流传于江、浙、沪等地,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
19世纪中期,评弹传入上海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票友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皮影戏和木偶戏”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