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的损坏机理(六)---IGBT的短路和过电流

如题所述

揭秘IGBT短路与过电流的复杂机制


IGBT面对短路与过电流,其响应各具特色。让我们一一解析三种主要的短路类型:



    短路 I: 当直接施加负电压时,IGBT会迅速导通,电流剧增,超过6kA饱和电流。为了防止过热,必须在10微秒内迅速关闭,如图12-27所示,这一过程对设备稳定性的要求极高。
    短路 II: 如果在导通期间发生,电流受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感影响。欠饱和状态可能导致栅极-发射极电压振荡,峰值电流甚至高达14kA,对电流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短路 III: 在逆变器中,由于续流二极管导通模式,IGBT可能在占空比较低时遭受短路。单相逆变器中的这一现象,图12-29提供了详尽解释。

短路 II 特别考验IGBT的峰值电流控制能力,避免超过额定电压,确保其安全运行。


在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中,电流的贡献复杂难测,动态短路峰值电流惊人,对于不同制造商的IGBT,影响相似。在短路 III 中,IGBT主要受反向恢复影响,可能导致二极管故障,而IGBT本身可能保持正常。短路的危害直接体现在IGBT发射区的烧毁,往往伴随着大面积的损伤。现代IGBT通过优化设计,如低注入比和沟道参数,降低了限制电流短路的能力(ISC),但平面IGBT虽饱和电流较低,短路性能却与传统IGBT相当。新一代IGBT的短路电流限制更低,结合高掺杂p阱,其电阻极低,提高了应对短路的能力。


尽管BT器件的短路强度强大,但随着技术进步,对短路脉冲关闭时间的限制逐渐提升。中压IGBT在高温下承受反复短路高达一万次,而1200V IGBT的热容量减少,对热能吸收更为敏感。高压IGBT的短路限制主要受制于温度,不适用于低电压环境,温度升幅较小。6.5kV IGBT的短路能力则取决于直流母线电压和起始结温,而4.5kV IGBT在1200V到1800V电压区间内短路能力最低。


3.3kV IGBT在1000V电压条件下短路能力最弱,高压IGBT在集电极侧短路时,虽然会形成电场峰值,但不会引发二次击穿。通过增加p型发射区,能提升器件的耐用性。过电流关断是关键,早期IGBT的限制电流是额定电流的两倍。关断后,电子电流转变为空穴电流,形成空穴流经p型层。动态雪崩过程中,电子-空穴对的生成和高电场可能引发二级雪崩。IGBT的电场分布变化和二极管有所不同,右侧的p层起着决定性作用。空间电荷区的形成依赖于空穴和电子的平衡,NPT-IGBT则避免了三级动态雪崩。IGBT的关断过程可能涉及SSCM,但高p型集电区的注入比有助于稳定。图12-43揭示了3.3kV IGBT在过电流关断和动态雪崩后,电场应力如何上升到4000V,逼近静态雪崩击穿电压,以及空穴电流如何稳定电流波形,而动态雪崩则可能产生显著应力,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