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如题所述

1、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

在新知识还未开始讲解之前,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去预习。比如在预习有余数的除法例题时,要先弄清楚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课本上是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等等。抓住这些问题,动脑思考,逐步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解决新的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已经背的很熟,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总感觉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知识时,知道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也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角,但在数比较复杂的图形中有多少角的过程中,就感觉无从下手,数来数去数不清楚。这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类题目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经历自己摸索、尝试的过程,并最终找出规律,以及再遇到这种类似的题目也能用相同的解题思路去解决。

3、引导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一道题目由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4、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问题的解答通常是有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学会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题目之后,注意回顾这道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运用了哪些基本知识?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是怎样观察、联想俩实现转化的?解决这道题目运用了哪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点在哪里?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在解法和解题思路上和现在这道题目有哪些异同?在这道题目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哪种方法最优?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