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十小像》全诗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题三十小像》是清朝吴庆坻所著


【原文】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译文】

身居高位者何曾都有虎头之相?为何读书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如海天之秋一样凄凉。
庆幸没有遇到黄祖这样残害读书人的武夫,如今的行装却也窘迫的犹如当年的马周。
自认为是才能没有得到施展,难道真的是没长着封侯的面相?
要知道,少年时就立下上揽云霄之志,曾许诺要做人世间第一流人物。


【注释】

卅: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
襆被:指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才:才能。
拏:拿。


【作者】

吴庆坻,字子修,钱塘人。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有《补松庐诗录》


【赏析】

清朝诗人作诗尤爱用典,这首也是如此。

首联前一句用“虎头食肉”之典,古人认为虎头这种相貌特征是荣华富贵之相,这里诗人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但无富贵之命。“书剑”代指学业事业,海天之秋,则是一幅凄凉之况,三十年依旧一事无成。

颔联又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的黄祖,是三国时期的江夏太守,那时候人们都看重名士,一般不会杀有名气的读书人,但黄祖却把名士祢衡给杀了。所以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粗暴的武夫,或许其中也有自比名士的意义。

后一句则是很明显自比马周了,马周十分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有“四请马周”的美谈,当然是李世民派人去的。马周入朝之后,节节高升,官至中书令、太子右庶子,代理礼部尚书,不过早年他却非常窘迫,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颈联则是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拜相。这里也用到了一个典故,汉代李广百战而不能封侯,恨道:岂吾相不当侯邪?难道我这个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言外之意是自己已经有了封侯的功绩,但没有封侯的结果,这是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因素。

尾联则是想起自己少年曾立下的大志,上文已经释义。整首诗就是一首典型怀才不遇的情感,是作者落榜之后的愤懑。


【创作背景】

吴庆坻是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写这首诗的时候30岁,当时还没中进士,所以诗中有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他后来做过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官职不低。他在湖南提学使任上,曾到日本考察,在湖南办了学堂。《湖南通志》中对这位杭州的官员非常感激。

辛亥革命后,吴庆坻搬家到上海,与樊增祥、沈增植等大家交游。两年后,与沈增植等受邀请编纂《浙江通志》,才回到了杭州老家。1924年,在杭州居学官巷病逝,终年77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8

题三十小像》另有名称:悔余生诗

作者:吴庆坻 清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

1、译文:

应记住年轻时的凌云大志,曾决心要做人间第一流的人物,干出人间第一流的成绩。

哪里知道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却依然没有做出来什么(名利无收)。

2、现在通常使用前两句,激励年轻人上进,被很多年轻人引为座右铭

3、此文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少年壮志不酬的郁郁之情。

扩展资料:

1、吴庆坻(1848—1924)字子修,又字敬疆,号补松老人。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历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政务处总办,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善诗文,工书法,近苏灵芝铁像碑。参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的攒修。

2、著有《补松庐文录》八卷、《补松庐诗录》六卷、《悔余生诗》、《蕉廊脞录》、《益州书画录续编》等。吴氏与八千卷楼主人、清季著名藏书家丁氏交好,曾参加铁花吟社,与丁丙相唱和;其女归于丁丙之孙。

3、辛亥以后所作之诗另编成集,名为《悔余生集》,以未能“殉节”清廷而悔其余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三十小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4
《题三十小像》是清代诗人吴庆坻的诗作。即写在30岁时画的肖像画上的诗,一共五首,分别为:
1.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2. 星星火起文明外,肝胆轮囷涧壑间。万里有风翻海立,一簪初日倚天寒。苍生正热思毛遂,孤剑谁鸣泣陆完。莫向南荒甘失路,莺啼燕语报平安。
3. 局促辕下思千里,太平洋边日向西。车声驰骋万国合,电焊光射九霄低。而后武功文德盛,此时戎幕外交宜。读史地图如读史,呜呼人是五色丝。
4. 突兀云霄感固然,长途江水碧于天。难邀录录双明眼,暂作嘻嘻小傅言。从此上游成架构,误伊下濑看楼船。监州已夺金兵战,打卡法规蹑剑仙。
5. 众生一日百烦恼,肯向平流仗此翁。但得郇公厨有饮,不须稷下辩无同。拈来旧事浑如梦,炼得新我雪为铜。从此岳阳楼下望,好添双眼白眉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