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7
【 #教育# 导语】孩子哭闹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家长不必太过苦恼,其实只要正确引导教育,教会孩子在哭闹中学会管理情绪,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家长教会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要比“不许哭”有效的多。家长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更正确的情绪管理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无 教育频道!

1.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疏导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用“不许哭”来制止孩子发泄情绪,家长应该做的是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

  让孩子正确的理解情绪,帮助孩子接受当下的情绪以及如何更好的消化掉这件事情,让孩子明白“情绪是无任何意义的事情”,解决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

  倾诉情绪

  孩子一般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哭、闹、喊。然而这并不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管理情绪。

  然而管理情绪并不是一味的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孩子年纪尚小很难压抑得住,所以家长首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以一个正确的方式发泄,而倾诉就是一个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方式。

  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当下的不满,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得孩子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

  引导孩子乐观面对生活

  让孩子了解到“乐观情绪”可以带给人快乐、幸福,让自己和周围人开心后,就要逐渐的引导孩子积极乐观的一面,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步骤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在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这样”,或是轻忽压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个实际练习面对和处理负向情绪的机会,或是体会孩子在处理这种情绪时需要一段心理历程。例如:当我觉得害怕、紧张、担心、嫉妒时,我觉得如何?我可以怎么办?如此一来,孩子表面上可能没事,但内心那股“气”依然存在,“情绪垃圾”愈积愈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步骤2:

  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回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步骤3:

  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3.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1、让孩子感受到被家长关注

  有些时候,孩子发脾气可能是为了博取大人的关注,那么当孩子提出疑问、寻求帮助时,家长就能够停下手中的活去专心回应孩子。

  即使当下手头有紧要事情,也不要用敷衍的语气去回绝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等自己不忙的时候再去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便可以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同,从而减少他们发脾气的次数。

  2、情景模拟不同的情绪表达

  一些孩子在面对陌生状况时会变得紧张慌乱,稍有不顺心便会情绪失控,这时家长不妨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3、用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些孩子喜欢以摔东西、不吃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又或是通过沉迷游戏、与家长顶嘴的举动来进行反抗。

  如果当你的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家长不要急于唠叨说教,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用写或是口头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去过分的责备自己的孩子,那么只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更严重的打击。

  4、数到100平复好心情再开口

  给情绪一个冷静期,是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之一,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要先让孩子独自冷静下来,让他们数100个数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仍带着哭腔或大声吼叫,建议家长延长孩子的冷静期,等他们彻底平复后再开启对话。

  5、让孩子承担情绪失控的后果

4.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

  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毛手毛脚,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

  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