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我把自己关于“初级会计实务”中不太明白的14个问题都拉出来了。希望大家会多少就答多少。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后,在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话 还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吗?为什么。(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不都是固定不变的吗?平均年限法为什么也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那样的话折旧额不就不一样了吗。)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或年数总和法提折旧,如果提过减值准备后,在提折旧的话 应该怎么计算? 提减值准备后 年限就变了。我一直迷糊这个问题。。

3.书上有一题:6.30日因自然灾害毁损材料50千克,材料购入支付增值税为2.38万。经保险公司核定赔偿10万,款项未收到,其余损失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前边算出来的加权平均单位是0.28万/kg)

书上答案是: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4 贷:原材料14(0.28*50) 这一步分录我感觉有问题,后边还应该加个 贷:应交税费——增(进项税额转出)2.38。

大家认为呢?

4.为什么发放产品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而领用自产产品却不用确认收入?请问发放产品和领用产品什么情况下要确认收入。什么情况下 不确认,直接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销项税)。

5.一般发放产品的时候 都要先确认成本费用。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为什么书上这题: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领用自产产品一批,产品账面价值150,市场价格200 适用的消费税税率10%。 答案是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4 贷:库存商品150 应交税费——增值(销)34 消费税20 ??? 不用先做一笔:借:管理费用 204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4 了吗??

6.为什么职工食堂领用原材料,不用确认收入 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

7.可供分配利润中的 其他转入 具体包括什么?包括盈余公积补亏?

8.税后利润补亏 需要做分录吗? 实现利润分录是: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吗?

9.出售原材料损失,影响什么? 是不是 主营业务成本大于收入就是出售损失?

10.销售商品:售价100,税17,成本65。已于去年预收60,其余款项尚未结清。为什么分录是: 借:预收账款 117,而不是 借:预收账款60 应收账款57。 是不是都一样? 编资产负债表 数字也是一样的??

11.跟上边一题有点相似了,自然灾害毁损材料,实际成本100万,进项税额17万,该材料未提减值准备,尚未批准。 为什么分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00 贷:原材料100 而不用把进项税做 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12.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不一样吧? 存货跌价准备 最多全部金额转回,而坏账准备 可以一直冲,更可以有负数。【我表达不出来 = =。】

13.有一个分录,借 应付账款 30 贷 营业外收入 30

如果应付账款有年初余额100。 那么编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这个分录中的 30 是抵消 ,记应付账款700? 还是直接记 预付账款 30 呢?

14.税前会计利润 仅仅是单指“利润总额”吗? 不包括“营业利润”吧。

打字打的手抽筋,希望大家帮助帮助我,呵呵。
现在是5.12号 快13点了, 还没有我满意的答案 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一点答案。 不要看见别人有答案 就认为自己没希望了。 目前为止 还没有我满意的答案哦。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后,在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话 还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吗?为什么。(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不都是固定不变的吗?平均年限法为什么也要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那样的话折旧额不就不一样了吗。)
答案:如果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了,就说明在预计的以后年份里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的流入就只有减值以后的金额,那么就一定要按照新的价值和新的使用寿命来计提折旧及摊销了。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或年数总和法提折旧,如果提过减值准备后,在提折旧的话 应该怎么计算? 提减值准备后 年限就变了。我一直迷糊这个问题。。
答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设备,原价550万,使用5年,有50残值,采用年数总和法,一年以后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是200,预计只能使用2年,残值不变50
那么1年以后的账面价值是550-(550-50)/15*5=550-167=383
但是可收回金额200
计提减值准备383-200=183
按照新的使用寿命2年,计提的折旧额(200-50)/3*2=100
此时的账面价值383-183-100=100

3.书上有一题:6.30日因自然灾害毁损材料50千克,材料购入支付增值税为2.38万。经保险公司核定赔偿10万,款项未收到,其余损失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前边算出来的加权平均单位是0.28万/kg)
答案:分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28+2.38=14+2.38=16.38
贷:存货 14
应缴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38
借:营业外支出 6.38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1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28+2.38=14+2.38=16.38

书上答案是: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4 贷:原材料14(0.28*50) 这一步分录我感觉有问题,后边还应该加个 贷:应交税费——增(进项税额转出)2.38。

大家认为呢?

4.为什么发放产品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而领用自产产品却不用确认收入?请问发放产品和领用产品什么情况下要确认收入。什么情况下 不确认,直接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销项税)。
答案:按照规定自己生产的产品的话,只有离开企业菜肴确认收入,所以自己领用不用确认收入,但是需要结转增值税金
但是如果是发给员工了,那就需要按照收入来确认,同事结转成本

5.一般发放产品的时候 都要先确认成本费用。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为什么书上这题: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领用自产产品一批,产品账面价值150,市场价格200 适用的消费税税率10%。 答案是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4 贷:库存商品150 应交税费——增值(销)34 消费税20 ??? 不用先做一笔:借:管理费用 204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4 了吗??
答案:你的这个分录是对的,只是书本上的分录是说领用的时候的分录,而你的是在说明结转到哪个分录,如果说按照完整性来看的话,你的分录加上书上的是正确的。

6.为什么职工食堂领用原材料,不用确认收入 直接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
答:职工食堂领用原材料,东西没有出去,说以还是不需要结转成本,但是需要结转增值税,如果说这个原材料捐赠了,那么就需要结转收入。

7.可供分配利润中的 其他转入 具体包括什么?包括盈余公积补亏?
借:其他转入?具体是什么问题?

8.税后利润补亏 需要做分录吗? 实现利润分录是: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吗?
借:不需要做分录,利润不亏是说的是在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可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9.出售原材料损失,影响什么? 是不是 主营业务成本大于收入就是出售损失?
答案:出售原材料应该计入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对,成本大于收入就是损失。

10.销售商品:售价100,税17,成本65。已于去年预收60,其余款项尚未结清。为什么分录是: 借:预收账款 117,而不是 借:预收账款60 应收账款57。 是不是都一样? 编资产负债表 数字也是一样的??
答案:是这样的,在做分录的时候,如果刚开始核算的时候用的是“预收账款”,那么就需要把所有的相关分录都通过“预收货款”来核算,不能说一会用这个,一会用那个。实际工作你可以用“应收”,但是考试“预收账款”。

11.跟上边一题有点相似了,自然灾害毁损材料,实际成本100万,进项税额17万,该材料未提减值准备,尚未批准。 为什么分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00 贷:原材料100 而不用把进项税做 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答案:我的记忆里面也是觉得应该是做一个分路
把应缴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不太清楚了。

12.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不一样吧? 存货跌价准备 最多全部金额转回,而坏账准备 可以一直冲,更可以有负数。【我表达不出来 = =。】
借:因为应收账款的坏账时在月底可以补提的。所以坏账准备可以有贷方余额。

13.有一个分录,借 应付账款 30 贷 营业外收入 30

如果应付账款有年初余额100。 那么编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这个分录中的 30 是抵消 ,记应付账款700? 还是直接记 预付账款 30 呢?
借:应付账款的余额是100-30=70

14.税前会计利润 仅仅是单指“利润总额”吗? 不包括“营业利润”吧。
借:你看一下利润表的结构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附加-三项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1
1、要看减值后剩余的使用年限是否变动;提列折旧主要是配合收益而进行摊提,这是配比原则的运用,直线法摊提固然是不变,但是,主要的东西都变了,折旧当然会变;如果不变,到最后累计折旧肯定大于成本,乱套了;

2、同上,配比原则;

3、您说的没错,这就是财务和税务的不同;

4、不用问为什么,税法是这样定的;这主要是在区分生产过程中领料的部份,领料就是为了再继续加工,而领出去,当然就要视同销售了;

5、您说得没错,的确要先做应计费用,否则不能冲转;不过我倒想问问,食堂里面的啥东西要交消费税的?其他酒类吗?那也不对呀!如果是我,根本就不屑回答这一题,出题的人没弄清楚!

6、这已不是会计问题,而是税的问题,内部领用以后会再加工,就不是销售了,否则,流水线工厂加工步骤怎么做?领用后就给出去,那就是“视同销售”,当然要算销项了;

7、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8、不是的,本年度的利润,先冲转以前年度亏损;

9、不一定,要看收入分类明细,总的来看是看不出来的,只能看细项、看到单品才能下结论;

10、您的分录才是对的,由于前面提到 借:预收帐款 117,前面的帐怎么做的?不清楚,所以不好回答;

11、没错,进项税额是应该转出的,答案可能少做一个分录,也可能是站在财务的角度去看,而不是税务,税帐要把进项转出,而且,要等批准、理赔等一系列的工序后,才能冲掉待处理财产损益;

12、坏帐准备不是一直冲、冲到负数也行,您所看到的应该是用总额法提坏帐准备,也就是不用列出应收帐款明细逐一核算可能坏帐的方式,所以,可能会把先前提不够的冲到负数,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还是要补上费用,把坏帐准备冲回到至少为零;

13、还是那句话,看明细,应付帐款一定有明细,这个30元的经济性质是什么?再决定分录怎么做,如果题目就这样,那就猜吧,我猜30元是不用付了,然后,分录也错了,因为,贷方要冲成本的,除非,应付帐款记的不是成本项;

14、当然包含营业利润了,利润总额里面有包含了营业中的损益以及停业损益,也包含了财务费用等等项目。
第2个回答  2010-05-16
1、从理论上来说发生减值只影响应计折旧额

但一般发生减值都伴随着折旧年限或者摊销年限的变更

比如机械设备因为技术原因减值,那么用旧技术生产的产品一般也会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或者其他原因而不适销,所以企业肯定会选择提前把该设备换掉,那么其预计使用年限也要减少

2、提过减值准备的,比如固定资产,那么应计提折旧额=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9年1月1号开始执行的新税法关于增值税的条例规定,非常损失仅指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部分,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已经不算非常损失了,其进项税不得从贷方转出,所以书上答案没错

4、根据新的会计准则,领用自产产品的情况中,只有用于捐赠、在建工程和集体福利这三项是不确认为收入的,其他的视同销售行为都是确认收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10
1,如果没有要求,应该不用从新计算预计使用寿命,提完减值后,它的可变现值就少了,(你可以当他原值少了,不够提那么多的折旧了)用入帐时的价值减已提折旧减减值损失,然后再除以它剩余年限就可以了.
2,和一题一样,只是折旧方式变了
3,对,应该将进项税转出
4,销售产品时确认收入,同时转成本,领用时,转成本,但税要按销售价*17%计算
第4个回答  2010-05-10
3进项要转出,你看的课本太旧了。
保险的要归到其他应收款
4
销售产品才确认收入,领用有时也视为销售,要缴销项增值税或者消费税。符合收入时确认,同时结转成本
你最后的情况一般是领的库存品用到在建工程
5视同销售!
是要加一笔的,书上可能省了
6,视同销售。
如果职工直接拿材料,就借应付职业薪酬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
同时结转成本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