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组文阅读课”阅读能力策略运用(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着力点是指力的作用主要集中之点;致力于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时重点着手之处。

阅读着力点是教研人研究阅读教学问题的一个重点。有人认为,应该关注三个着力点:一是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训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三是《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发力点”是实践中的关注点,是需要指向“靶心”的,“发力点”是实践的动作,是指行动层面的具体做法。课堂教学中的“着力点”主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要着力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的热度、合作学习的深度和探究学习的程度。做到“两个服务”,服务课堂,服务社会,实现课堂学科化功能,向社会学科化价值转变。

就阅读教学而言,把阅读目标变为阅读能力,必须科学确定阅读的着力点,着力点在“学习目标”里,或在“教学目标”里。在重点、难点处发力,重点、难点即为发力点,发力点需要在阅读中实施有效策略。

在中年级“组文阅读课”教学案例中,针对“两个点”作出简单的标注,仅供参考。

附1:三年级组文阅读课标注举例

第5课时组文阅读课

------《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霞光》《云南看云(节选)》

一、教学目标

1.阅读3篇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是从哪几个方面分绍事物特点的。

2.勾画批注,积累生动有趣的句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着力点:1、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2、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明确阅读篇目

回顾课文: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我们奇妙的世界》,跟作者一起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学习了《海底世界》,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学习了《火烧云》,同萧红一起欣赏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阅读3篇文章,你一定会发现新的奥秘!

板书文题:《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霞光》《云南看云(节选)》

(发力点: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二)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我们的世界》“专题阅读一・组文阅读”,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二”。

请同学们默读这3篇文章,看看每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事物写清楚的。

《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事物写清楚的?

《霞光》:------------------------------

《云南看云(节选)》:--------------------------------

2. 全班交流。

《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概况、河源、三角洲、红海滩

《霞光》:颜色、位置

《云南看云(节选)》:其他地方的云、云南的云

(发力点: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

(三)互动交流,赏析精彩句子

1.再读3篇文章,感奇妙与美丽。

过渡:初读文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事物的。这些事物的奇妙与美丽,还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

阅读要求: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一”,画出并积累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选择几句摘抄。

(发力点: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

2.分享交流。

《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

当滩涂以每年数十米的速度向大海挺进时,它把密集的根须紧扎滩上,逐浪蔓延,将嫣红的身影摇曳于波涛边沿,惊涛骇浪却不能将其吞没、卷走。退潮时,潮湿的火焰愈加绚烂、鲜活。生命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

(1)朗读句子,抓住对碱蓬草动作、样子的描写,感受它蓬勃的生命力。

(2)欣赏辽河风光图,加深理解和感受。(红海滩、丹顶鹤)

《霞光》:

这光芒洒在青青的柳梢,弥漫着阵阵仙气,映得柳叶呈现一片红晕。微微的风滑过,叶子沙啦沙啦作响,霞光便随着飘扬的柳条闪闪烁烁,散开一片星星点点。

                            --------霞光

读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霞光,写出它的美的?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露光的动态之美。)

《云南看云(节选)》: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云南看云(节选)》

读句子,品味:作者把云比作水墨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发力点: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

(四)学以致用,尝试表达

1.思考整理,完成“阅读实践•活动三”。

《奇异之河一一辽河(节选)》从概况、河源、三角洲、红海滩等方面介绍了奇异的辽河。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能更清楚、更完整。

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我们的世界》第35页“活动三”的空白中吧。

2.学生交流“活动三”,教师适时指导。

(发力点:作出评价能力、创意运用能力)

附2:四年级组文阅读课标注举例

第7课时组文阅读课

ーー《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记张自忠将军》《采蒲台的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聚焦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

2.学生能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伟大品格。

(着力点: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出关于英雄的话题

播放《士兵小唱》歌曲。

这首歌里出现了雷锋和董存瑞,他们都是英雄。学生讨论交流: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组有关英雄的文章。

《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记张自忠将军》《采蒲台的苇》

学生齐读文题。

(发力点:获取信息、整体感知)

(二)回忆学法,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学习

引学生回忆“聚焦言行,感受品质”这一学习方法。

1.聚焦言行,读明白书。

(1)明白怎么读书。

自读《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和《采蒲台的苇》这两篇文章。

要求:读明白。

学生讨论什么叫读明白。

(2)读明白这两篇文章的同学,完成表格。

文章名称          主人公  人物语言  人物品质

《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

《采蒲台的苇》

(发力点: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

2.读书反馈,激发情感。

(1)交流《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节选)》。

①思考: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你觉得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重点品读人物言行。

老人只好爬过来……也奋力朝地势高处走去。

指名读。

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段描写,你看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正是因为张老师在暴风雨中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所以他被称为“暴风雨中的大力神”。

③资料补充:

2018年,因为张玉滚老师工作突出,无私奉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我们读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深山点灯人)这本书,如果大家想更多地了解张老师的故事,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另外,以张玉滚老师为原型拍摄的电影《芳草满天涯》也已完成,大家可以关注。

(2)交流《采蒲台的苇》

①引导学生思考: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写了他们的什么故事?你觉得采蒲台的群众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②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最能体现采蒲台群众坚强不屈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勾画并自由读这些语句。

出示敌我对话和群众藏枪的片段描写。

指名读,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朗读:面对凶残的敌人,你应该怎样读这段话?

教师示范读,引起共鸣。

出示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日本给我国造成的重大伤害。

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后,让其再次读这些语句。

③小结:正是凭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无穷的革命智慧,我们的抗日军民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下,同学可以看一看有关抗日的电影或书籍,了解一下我们的抗日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和敌人做斗争的。

(发力点:形成解释、作出评价)

(3)阅读最难读的一篇文章《记张自忠将军》。

提出阅读要求:大概读明白。

出示张自忠将军的雕像和照片。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老师引导:看着张将军的雕像和照片,你觉得张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发力点: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三)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品格

用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采蒲台群众、优秀共产党员张玉滚等人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英雄、崇尚时代楷模的教育。

出示:铭记历史  无私奉献  报效祖国

(发力点:形成解释、作出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