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交易不是匿名的吗?为什么交易所需要身份认证?

如题所述

身份认证源于KYC制度。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KYC,KYC(know-your-customer)是金融业的一种基本制度,传统金融机构会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明、所在地、工作证明、收入等信息,主要是为了遵守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规则(AML-CFT),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要求相对低一点,一般只需要实名认证即可。
普通用户都是通过交易所进行加密货币交易,中心化的交易所基本都要求进行KYC,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不需要KY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用户少、流通性差,和中心化交易所相比还是非主流的存在(币安DEX虽然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但也是要KYC的)。这也导致KYC成为用户进入加密市场必须经历的步骤。
很多人对此产生怀疑,KYC是否违背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精神,自己的KYC资料会不会被滥用?笔者认为这两点并不矛盾,加密货币虽然是去中心化的,但交易所本身并非如此,在现在这个混乱的币圈,KYC还是很有必要的。
交易所进行KYC的目的是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使用某项服务,防止未成年人、非法分子或来自不提供服务国家的用户使用。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交易所并不需要KYC,当时加密市场还很弱小,并未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然而随着加密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壮大,政府已经不能再继续无视下去了,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打算把加密货币行业纳入传统金融监管领域。作为加密货币合规化的代价就是必须遵守严格的KYC/AML-CFT规定。
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跨国流通让其非常适合用于各种非法活动,这也是反加密人士抨击比特币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借口。Libra听证会期间,特朗普和美国财政部长都重点提过这个问题。AML-CFT规则就是一套用来防止被恐怖主义融资和洗钱等非法活动的犯罪分子利用的体系。
当然交易所实行KYC并不完全是政策原因,安全因素也是一大动力。如果交易所允许任何人在不验证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会很容易吸引犯罪分子,成为洗钱和诈骗的苗床。在KYC之后,交易所可以掌握用户的真实身份,出问题后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们,有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用户资产安全。
KYC还有一个作用是抑制羊毛党和虚假账户。为了拉新和活跃用户,很多交易所都有空投、邀请返佣和交易大赛等各种活动。没有KYC的话,羊毛党可以通过接码平台近乎零成本注册大量账号,而KYC则将这个门槛提高了很多,这也是现在很多平台打击刷号大军的方式。
既兼顾隐私性,又做到KYC的方法现在还不存在。为了保证交易所和客户的利益,可以预见,现在的KYC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
作为用户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为了尽可能保障KYC资料的安全,务必选择有保障的大交易平台,这些交易所本身的KYC体系更加完善,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此外,在提交KYC资料之前可以在图片上添加水印和时间戳等信息,这样即使泄漏危害有很有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区块链的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尽管其支持的加密货币价格出现了剧烈波动,但人们对比特币(Bitcoin)、以太币(Ether)以及瑞波币(Ripple)的兴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即使在最近“修正”之后,比特币在过去12个月里增长了900%,而以太币则增长了约5000%。2017年,ICO共筹集了近40亿美元。总的来说,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这是个过度炒作的投机泡沫,它将导致更多的通货紧缩。
但在对加密货币投机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背后,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许多广泛意义上的重大转变。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只是颠覆金融市场的最新一波创新。
举例来说,以云计算为中心的“移动优先”业务模式的广泛采用,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即可信任的中介(例如银行)管理交易的每个方面,它为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相反,我们有Venmo这样的公司运营的更分散网络,它可以消除许多传统的银行管理费,仅收取较低的费用。这听起来很像比特币的承诺,不是吗?
基于我对加密技术前景的理解,我看到有些新的主题出现。
未来的货币将需要新的信任模式
在20世纪的金融市场中,信任来自于机构——银行、经纪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和政府,它们共同确保了它们所监管的交易的可靠性。然而,在21世纪,分散的交易所和平台使得在没有中央机构监督的情况下,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成为可能。
区块链的倡导者喜欢将其描述为一个不需要信任机制的市场,但它实际上仍然需要参与者对某些东西给予信任。只是它们不需要信任某个机构来确保他们交易的完整性。在新的货币体系中,我们需要能够信任:交易本身、支持它的加密货币系统以及底层基础设施。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信任交易另一方的身份。除了加密货币的狂热粉丝之外,大多数交易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匿名的。例如,如果你要支付Netflix账单,需要保证它确实是在接收费用的Netflix。
确保安全需要透明和无缝
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可靠的身份验证。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信心,即我们选择使用的金融系统不会发生像Equifax那样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而且,当黑客攻击不可避免地发生时,系统能够以有效和及时的方式作出回应。
然而,这种程度的安全性还未成为现实。我认为,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考虑启用我所说的“隐形安全”机制,即安全(和身份验证)发生在透明条件下,例如消除在云端的威胁。一个公司的安全团队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威胁,但是不需要经常提醒说:检测到入侵,已经阻止入侵行为。
对监管合规的需求并没有消失
政府不会放弃作为信任来源和透明度保证的角色。在2018年,我们可能会看到,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重申其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加密货币初创公司将面临监管问题。
有些区块链初创企业能够抵御这种监管,声称他们实际上不出售证券。但可能许多ICO会受到更严格监管,因为整个行业“没有看到很多监管规则”。
另一方面,在区块链ICO之外,许多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已经处于良好的监管状态。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在不担心合规问题的情况下创建公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匿名和信任之间的紧张关系将会继续
区块链技术的一大吸引力在于它所承诺的匿名性。以比特币为例,它实际上更像是假名身份。在某些情况下,执法部门已经成功地与非法行为的实施者建立了联系。但在其他网络中,比如Monero和Zcash,匿名性更强。
人们如何平衡对匿名的渴望和对信任的需求?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交易的另一方身份往往很重要。银行监管通常要求公司“了解你的客户”。关于加密技术,你可能想知道你得到的钱是来自网络罪犯还是流氓国家。
撇开法律问题不谈,有时候交易双方确实想要把组成区块链的某人ID与他们的“真实世界”身份或其他可信赖身份标识联系起来。比如支付Airbnb租金或Craigslist上某些项目的费用,你要确保你的钱流向了那些真正卖东西的人。但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之前我在“币汇”交易所试过,手续费相对较低,而且值得信赖
最终,你可以期待大量的金融创新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前沿,这将在未来一个世纪重塑货币的本质。很难预测哪些创新会胜出,哪些创新会被淘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信任的需求不会消失,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安全、认证、身份认证以及合规模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