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一代枭雄,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

如题所述

       原因有二,第一是朱元璋军事战略思路,即先统一富庶的江南地区,而后以江南为跳板进而统一全中国;第二是陈友谅性格上具有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生性多疑等缺点。

       当时由于北方红巾军牵制了大批的元军,这为朱元璋向江南地区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他逐步消灭了元朝在江南地区的残余部队和多个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到了公元1358 年,他已经占领了江苏大部,浙江、安徽一部的广大地区。但朱元璋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积极展开统一江南的作战计划。

       在南方,已形成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几个武装集团。陈友谅与张士诚都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朱元璋相抗衡,其中占据江西地区的陈友谅集团在南方诸集团中兵力最强野心最大,处心积虑地想消灭朱元璋。

       陈友谅生于渔家,力气大,武艺高强,曾在县城担任小吏,因为与上司不和,于是愤而投奔徐寿辉的起义军,很快就因为战功一步步升为领兵元帅。之后,他借机控制住徐寿辉,独自称王,并发展成为南方一带实力最强、占地最广的起义队伍。当然,陈友谅虽说实力强劲,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领袖。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生性多疑等缺点,注定他缺少后劲,前途暗淡,只能是昙花一现,失去各种优势,为历史所淘汰。

      朱元璋处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势力之间,处境非常不妙,于是向刘基征询攻守之策。刘基提出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的谋略。这之后就出兵中原,灭掉元朝,建立帝王之大业。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这一建议,正式确定了先陈后张,统一江南,然后北上灭元,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应天之战,到洪都之战,再到鄱阳湖决战,朱元璋的部队在每一战中都表现得出色,主帅的出色指挥,将士的如虹士气,让陈友谅的兵力优势逐渐丧失,也令陈友谅的拙劣指挥相形见绌。朱元璋能够取得应天之战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用间,使得陈友谅做出错误的决断。他了解到陈友谅骄傲自大、恃强轻进的特点,所以对症下药的巧妙行间,取得成功。

      至于鄱阳湖水战,更充分体现出朱元璋出色的指挥能力。在这场双方主力的决战中,朱元璋很好地把握了全局,在决战的各个阶段都展示出了良好的驾驭能力。反观陈友谅,毫无谋略,毫无成算,只知道蛮干猛冲,缺少足够的战争谋略。即便是拥有优势兵力,他不懂得分兵出击,也不能临机应变,完全是一副打到哪算哪的架势,可以说毫无成算。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陈友谅遭到最终覆灭便完全属于情理之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0
因为他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自己没有很好的带队能力,身边也没有很好为他参谋的人,其次他的部下都是一些强盗和水贼,他们都没有很好的计策和谋略,而朱元璋非常愿意学习,身边也有一些出谋划策的人。
第2个回答  2022-02-10
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而且也是特别有能力的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实战经验,因此才会导致陈友谅败给他。
第3个回答  2022-02-10
电商的能力比他更优秀,也因为朱元璋的手下有非常多的大臣,能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所以他才会输掉。
第4个回答  2022-02-10
因为朱元璋非常的有头脑,而且也能够以江南为跳板,最后统一了全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