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得一无所有

如题所述

-1-

大一的时候,我在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当志愿者。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别人去偷偷的摸标本或者是去用自拍杆伸得长长的去拍标本。

由于志愿者时间是八小时,所以盯着人群很是无聊。没办法,我就在我身边的电子讲解系统上现学现卖的给来参观的小朋友们讲解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总观图是从那边看的或者是那个序号代表的是那个动物以及它对应的位置在哪里。

到了下午的时候,小朋友就变得很少了。然后,我就更无聊了。我主动申请和身边的小伙伴换了位置,想找点新鲜的事儿做。

换了位置之后,我旁边有一个很漂亮的羚羊标本。我在电子讲解仪上看了一下,知道它叫扭角林羚。

我看完它的介绍之后,现学现卖的把下面这些东西分享给了来看它的人。

其实即使电子系统上讲得比我详细很多,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愿意听我磕磕巴巴的讲解。

一方面可能是大家的一种看热闹的心理,看着哪儿人多就愿意去哪儿围着。另一方面可能大家来参观就不是为了知道什么是什么,而是单纯的就是领个免费的门票来看看,拍点儿照片发朋友圈。

总之,就是讲解了这么一个扭角林羚,我身边络绎不绝的全是人。

-2-

志愿者服务时间快结束的时候,我身边来了一对老夫妻。

男的看上去可能有六十多岁了,虽然满脸都是皱纹和老年斑,但是面相非常的和蔼。女的看着应该顶多40岁,脸上没有很多皱纹,说话非常的温柔。

我照例给他们讲解我的扭角林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讲解,我已经可以一口气顺溜的把它完全的介绍给他们了。

听完我的讲解之后,那位阿姨恍然大悟似的跟我说:原来它们的性别是这样区分的呀,以前都不知道。然后那个阿姨就举起相机准备拍它。

那个男的看着阿姨在拍照,就慢慢的笑着走过来说:活得没拍够呀,这个有什么可拍的。然后,那个男的就自豪的跟我说他们刚刚从肯尼亚看完动物迁徙回来。

阿姨拍完照片之后和我道了谢,之后他们就去看另外的地方去了。我看着他们老两口的背影,突然觉得其实人老去的时光可能没有我想象之中的那么无趣和烦闷。

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相依相伴,更多的,其实是他们去肯尼亚看了动物迁徙。

-3-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我想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渔夫钓鱼,土豪也钓鱼。土豪告诉渔夫要先挣钱才能过上开心钓鱼的日子,而渔夫告诉土豪他现在就拥有着这样的日子。

大部分碌碌一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之后都会转念想起了日常生活之中的美好点滴,然后顿时觉得自己的生活美满了不少。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看到了人生的绝对束缚和相对自由。

生而为人,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操劳。也正是我们没得选,所以诗和远方才会显得如此的美好。

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自由,求而不得,所以才显得格外珍贵。

-4-

我小时候在农村其实很少看到有谁被什么东西束缚过。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人出去打工,没有人见过十里八乡之外的地区到底是怎样一番模样。所以,大家都没什么不同。

小农经济自己知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人给别人打工挣钱,大家都是自由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慢慢的有人出去打工了。广东,深圳,浙江。电子厂,流水线。一个又一个的新名词流入封闭的农村。

精彩的新世界勾走了年轻人的三魂七魄,没过几年,村里就剩下一群老弱病残和一些二混子懒汉。

又过了几年,放牛娃们就攒上钱在城里买上房子了。再之后,他们成功的远离了农村。

空地越来越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小山村变得越来越荒凉。

留在村里的二混子懒汉们依旧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是自由得一无所有。

没钱 ,没见识,生活除了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之外貌似也没有其他选项。

-5-

人在不同的人生节点上都会有不同的渴望。

有的人结婚之后会觉得全款的房子重要,为人父母之后会觉得经济基础重要,孤独失意的时候觉得那个善解人意的她很重要。

上大学之后,我买了很多的书。大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把看完的书全部都给卖了。

即使是那些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次翻开的旧书,我卖的时候依旧非常的纠结。那时候我在想,要是我有个自己的房子就好了。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为着自己的房子和豪华的书房憧憬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为了考研应试的科目累得头昏眼花三天没看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都是成长。这样看来,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来看,其实读书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

既想行万里路又想阅人无数且现实资源又有限,那么我们就不能什么都想要。

这么一想,突然觉得如果买房子是父母给的首付且自己还得欠银行二十年工资,实则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儿。

所有自由的前提都是经济自由,所以呀,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挣钱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性价比非常高的事儿呀。

就写这些吧,今天的政治习题还没有写呢,滚回去做题去了( @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