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种媒体形式是否为新媒体的核心依据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判断一种媒体形式是否为新媒体的核心依据是它所使用的技术。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形式,它利用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传播、交流和共享。因此,新媒体所使用的技术是它与传统媒体最重要的区别。

常见的新媒体形式包括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在线直播、数字电视、数字音乐等。它们具有信息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传播成本低、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技术上有所区别,但它们并非互相排斥的关系。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如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传播。因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相互融合,形成全媒体、跨媒体的媒体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1
判断一种媒体形式是否为新媒体的核心依据是它是否具有以下特点:

1. 双向交互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内容提供者或其他用户直接互动。

2. 实时性:新媒体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快的发布速度,能够及时地反映新闻事件,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3. 多媒体形式:新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4. 可定制性:新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信息体验。

综上所述,新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双向交互性、实时性、多媒体形式和可定制性的新型媒体形式。
第2个回答  2023-03-10
前两期推文,我们为大家解读了“网络新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大家理解技术如何影响新媒体的发展、把握5G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掌握算法分发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了解区块链技术对未来媒体行业的影响。本期我们将要为大家解读的是《网络新媒体导论》第五章:网络新媒体场景。

本章需要大家通过对场景概念的学习、对场景要素的分析,以及以VR/AR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媒体场景的拓展,来展望“场景”对未来传媒产业的深刻影响。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场景”的基本概念;
理解场景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把握VR/AR技术在场景拓展中的本质。

一、场景概述

(一)场景

把场景第一次作为重要的概念和因素引入传播学始于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2014年两人合著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首次提到“场景”。他们认为场景时代的到来依托五大技术的支撑,即“场景五力”,分别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

场景传播实质上就是特定情境下的个性化传播和精准服务。

(二)场景与情境

情境:

是一个在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中被广泛提及的概念。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所提出的“情境”,是指一种在“建筑物”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一个人出现在另一个人面前时,情境就产生了。

传播学对情境的解释,更关注媒介技术造成的新情境。媒介使物理意义上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中的地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模糊化。

场景与情境的关系:

梅罗维茨认为,“情境”主要指物理环境中的行为,延伸到媒介环境中,情境包括两种场景,即物理场景和媒介场景。

情境的内涵更广泛、场景包含在情境之中,且场景有明显的技术塑造的特征。(情境包括场景,场景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情境)

(三)场景的分类

1.按界面形式划分

①现实性场景

是基于现实界面形成的建构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形态,包括电影院、车站、家庭、田野、教室等,可以为受众提供体验、交流、服务的社会公共空间、个人空间或私人空间等。

②虚拟性场景

是主要依托于新型科学衍生的新媒介技术、旨在通过互联网的线上服务为受众提供满足其媒介预期的虚拟界面环境,包括线上聊天室、QQ空间、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

③现实增强性场景

是现实性场景与虚拟性场景相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虚拟性场景内容能够有效增强现实性场景内容的表达强度与呈现效果,从而提升受众对现实性场景的感知与认同。

2.按功能划分

①实用功能场景

实用,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

实用功能场景,对应到马斯洛需求层次,即能够满足受众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场景。

②享乐功能场景

享乐,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各种感官快乐的刺激看作人生目的的思想观念。

享乐功能场景,对应到马斯洛需求层次,即能够满足受众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更高层次需求的场景。

(四)场景的特征与价值

1.本质是赋权模式

互联网用“连接一切”的方式重构了社会、重构了市场、重构了传播形态。如今,场景的本质已然不止于在微观层面上信息适配以及为受众提供服务,更在宏观层面上成为重构社会关系、开启新型关系赋权模式的关键推手。

2.社会要素与象征要素共同影响场景

社会性服务场景研究中将场景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社会要素和象征要素两个方面。其中,社会要素包括工作人员、其他用户、社会密度三个方面;象征要素包括图片、标识、符号、物体四个方面,对于后续进行场景的影响因素、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启发性推动。

3.界面形式与功能满足是划分维度

界面形式是对场景类型进行划分的重要依据,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而时刻产生着变化;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功能类型,亦是对场景满足受众需求类型划分的关键指标,同时符合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媒介期待→媒介接触”的基础模型。

4.场景将成为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主流

目前,对于现实性场景、虚拟性场景的发展和研究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各类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虚拟性场景、现实增强性场景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未来对于场景的研究,或许交叉学科研究将是一种趋势。

新德益小提示

在这个小节,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场景的基本概念,以及场景的特征。在考试的时候,常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相关真题:

场景(四川省社科院、湖南大学,名词解释题,2021)
移动互联网中场景的特点和传播模式(江西财经大学,简答题,2021)

二、VR/AR对场景的构建

(一)环境构建

在5G普及的情况下,场景升维可能会到来。通过VR/AR技术建立一种场景,场景可以分享、甚至可以建立一种虚拟现实跟真实之间无缝的接入,这就是一种升维的表达形式,这种场景一定会对相当多的互联网产品有替代性。

5G的成熟在促进传播速度加快的同时,沉浸感方面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而伴随着5G时代下VR、全息投影、可穿戴设备等的普及,人类社会也会加速迈入一个高度智能化与实时交互的沉浸传播时代,这将重新定义传统的传播形态。

例如,VR虚拟社交可以实现高度沉浸化、交互方式场景化、非言语传播并且具有实时性,真正实现了“在场”。就算是直播,实际上也无法真正实现跨越空间的距离,而VR打破了屏幕制造的空间障碍,能够将不同地方的人连接到同一个地方,实现在场的沟通。

(二)人称构建

在沉浸传播时代,传播将真正实现“我的场景我做主”,将传播中的主动权赋予受众。新媒介将重新定义场景的概念,或许可以称之为个人的场景,特点是虚拟和在场。VR可以通过虚拟场景的构建以及现实场景的还原,为受众呈现一个完全沉浸化且不受传播者意志干扰的场景,受众可以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自主寻找事件的线索,自己发掘认知事实的角度。

(三)关系构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趣缘化”的社会连接不断形成,人们依靠网络便可以“同声相应”“同气相合”,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和再连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突破了血缘、地缘和业缘的禁锢。VR虚拟社交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环境中进行社交,或者通过AR设备投影出被交谈对象的影像在现实中进行社交,并且可以加入触觉、嗅觉等多种交互模式,达到尽可能逼真的面对面交谈效果。

新德益小提示

这个小节是本期推文中最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地方,不仅是在讲场景,也是在讲技术。讲技术对传播场景的影响。会出简答题,论述题等大题噢!

相关真题:

请谈谈5G技术对传播场景带来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简答题,2021)
论AR/VR对未来新闻业的影响(四川省社科院,论述题,2021)
结合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慢直播,谈谈VR慢直播的优势是什么?它对“高速”新闻生产有什么反思(安徽师范大学,分析题,2021)

三、场景构建的未来突破

(一)空间与环境

在场景传播之中,场景传播要求摆脱实体空间场景的局限,更强调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适时体验。例如,网络直播构建了一个虚拟时空场景,突破了空间与环境的限制。随着5G的普及,虚拟时空场景的搭建成本将大大降低,新的媒介形态和媒介形式将带来更多形式的新场景。

(二)习惯与需求

5G的发展将带来社交浸润式传播,以社交平台为依托,与不同属性的用户形成交互传播,使场景成为社区,基于群体的不同需求将其分为不同的社群,适配于差异化场景之内进行社交传播。

此外,在基于血缘、地缘性的群体以外,“趣缘”逐渐成为不断创造出社会新群体的途径与基础方式。因此,差异性的群体信息需求成为5G时代场景传播关注的重点,不同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特殊信息需求成为5G时代场景的挖掘方向。

未来,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与惯性将成为场景构建的热点。从动物性到社会性需求,5G场景将完成对个体惯性与偶发性需求的全方位感知、挖掘、适配和满足。

(三)算法成为场景适配工具

在5G时代,用户的更多行为数据将得到分析,海量的数据将会使算法更加精准与智能,甚至可以具有“人性”。

首先,以算法和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将向下一等级发展,变得更加有温度,可以深刻地洞察与理解人的实时需求和当时场景中不同个体的实时社交氛围数据,并为其提供设配的精准服务。
其次,算法将创新和深化人们当今的连接方式。算法在洞察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将承担其连接用户的角色,将相同需求、相同兴趣的用户群体从全社会的范围内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社群。
最后,未来可能会形成以算法为主导的社交场景,形成算法构建的社交氛围,甚至出现新的媒介社交形态。目前已经有一些社交软件尝试了用算法连接用户的模式,如社交软件soul,其通过用户的测试数据分析出用户的特点与性格趋势,再通过智能算法为其匹配与自己适合度更高、更相似或更默契的用户。

新德益小提示

这个小节,主要是基于当前的情况,对未来的场景构建做出合理预测。同时也是对第四章: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一个巩固,同学们作为拓展理解,案例积累即可。

相关真题:

麦克卢汉认为“人是给技术异化授粉的蜜蜂”,保罗莱文森则认为“技术是人的思想的体现”,并且还指出“一切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关理论评论两人的观点,并论述媒介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吉林大学,论述题,2021)
5G时代万物皆媒,如何改写大众传播传播要素和模式(华中师范大学,简答题,2021)
5G对中国传媒业现状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华东师范大学,简答题,2021)
谈谈中国受众信息需求变化(电子科技大学,简答题,2021)
第3个回答  2023-03-25
    判断一种媒体形式是否为新媒体的核心依据是是否基于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和个性化等特征的一类媒体形式。传统媒体主要基于印刷、广播、电视等渠道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基于计算机、移动设备、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

    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字化特征,即信息被数字化,可以通过数字方式储存、传输和显示。

    2.网络化特征,即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3.交互化特征,即用户可以与信息进行双向互动。

    4.个性化特征,即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进行信息的定制和推荐。

    这些特点使新媒体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更广泛的覆盖面、更高的互动性和更精准的定位能力,已经在社交、新闻、电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判断一种媒体形式是否为新媒体,主要是根据是否采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和个性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