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厌学怎么办?

如题所述

这事儿很难办,年龄越大越麻烦,如果是初中之后就别指望矫正了,唯一的办法是不上学,早一点谋一份职业或许有上学以外的学习转机。无数案例证明,需要关口前移、兴趣引导、过程管理。

第一,把关口前移,越早越好。厌学并非偶然,年龄的增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想到梳理和引导。这个可以关口前移到0~3岁,不是让孩子从这个年龄读书学习,而是培养孩子翻书的手腕力量、摸书的手感和闻到纸墨的香味,3~6岁可以强化,小学一年级着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

第二,用兴趣引导,越多越好。学习习惯需要用兴趣引导,从幼儿园开始注重孩子一专多能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要奢求成名成家,而要关注孩子产生兴趣的过程,重要的是把孩子从没有兴趣到产生兴趣的艰辛历程记录下来,让孩子在进步的快乐中回味进步的体验,继而在感性上加深对学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抓过程管理,越柔越好。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加强学习管理可以说家长们绝大多数都很重视,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有的家长方法生硬,一副柔不足刚有余的姿态,孩子反感内心抵触,学习疲于应付,越来越讨厌学习;有的却家长把孩子当兄弟、当姐妹、当朋友、当情人、当老师,卿卿我我如胶似漆,孩子发自内心地和父母建立了学习共同体,这样形成的好学能量越来越强,挡也挡不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青春期学习困难、情绪困扰所致的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的学习困难、学校环境不适应所致的学习困难、学习动机不足所致的学习困难、学习方法不得当所致的学习困难和网络成瘾所致的学习困难、家庭成长环境不良所致的学习困难、心理疾病所致的学习困难有专门的研究和特殊科学治疗的方法。
  学习困难(成绩)受下列因素影响
注意力是人的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记忆、思维、想像的基础,注意力出现问题会明显影响学习效果,据统计注意力缺陷是造成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的首要原因,占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的6%,小学时往往被家长忽视,初中时成绩一落千丈。
  1、注意力缺陷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上课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听课、课下不能高效率地完成作业、爱做白日梦和幻想、思维呈现跳跃性、对感兴趣的事能集中一定时间,对不感兴趣的事很少能超过15分钟。小学时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与人交谈时,很少能听别人讲,爱打断或抢话;早晨爱粘床;情绪焦虑;小腿部容易酸胀;入睡后翻身、蹬腿等动作多;初中开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学习上有自卑感、无价值感和孤独感;长大后有不安全感,容易对网络、烟、酒、性成瘾;如不经治疗,成年后容易出现反社会人格、物质滥用、品行障碍、情感障碍等;容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如口腔溃疡、咬手指头、胃肠不适、偏头痛、背部肌肉酸痛。工读学校中65%的学生存在注意力缺陷、职业高中46%的学生存在注意力缺陷、监狱中70%的少年犯是存在注意力缺陷的。他们的注意力缺陷与他们的性格、自控能力、道德水准无关。因此,这些孩子多被误解,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痛苦地挣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长的失职。
  但注意力缺陷并不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引导好了,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甚至可以取得伟大的成绩。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爱迪生都患有注意力缺陷;音乐家贝多芬也存在注意力问题;英国首相丘吉尔幼年时也存在注意力缺陷。
  2、情绪
  情绪作为人的重要心理内容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很难有敏捷和清晰的思维,也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很难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指标的迅速变化,导致情绪变化非常大、情绪很不稳定。生活中可能父母和老师随口的几句话、同学的一个动作或眼神就会对一个孩子的情绪影响很长时间。常见的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情绪有:(1)抑郁情绪。表现为心情不舒畅、有压抑感、很少有喜悦感、对周围事情的兴趣下降,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感觉自己的前途暗淡、甚至会失眠、疲劳、出现躯体不适等症状。(2)焦虑情绪。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在儿童青少年常表现为坐立不安,做作业不能持续,总想停下来干无关的事,心神不宁,但又找不到明确的方法解决和放下自己心中的不安。(3)社交与场所恐惧。表现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朋友,不合群,交往困难,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害怕见生人,难以与老师建立深入的关系,甚至恨老师。
  3、学习动机与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各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激发有机体潜在力量的诱导因子,人类的行为几乎都是以动机作为驱动力的。动机可以激发人类的行为,使个体集中注意力进入活动状态;可以使个体集中精力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并使个体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到完成所选择的活动为止。因此,个体要从事某种活动,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动机不足是青少年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学习动机,他们不能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坚持力就不足,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学业成就低下,而学业成就低下导致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自我意识、自我成就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影响学习动机,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使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
  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保证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不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上的孩子,在学习中有如下表现:学习无计划;不会科学的利用时间;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形成知识结构;不会听课;不会阅读;抓不住重点和难点;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善于科学用脑,不知道用精力最好的时间学习最难的课业;不知道合理的利用左、右脑。因此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5、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是与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关系密切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一个没有学习动机、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的学生很难有很大的意志力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3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长期行为的背后,都带有它的一定心理功能。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说,拒绝上学也有某些心理功能。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Kearney的观点,拒绝上学具有四个心理功能。

功能1:回避引发负面情绪的校园刺激。这些刺激会引发孩子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年幼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生。特别是他们无法表达和识别这些压力,只能通过拒绝上学来表达在这些环境下的不适。孩子相应会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化抗议、拖延等症状。

功能2:逃避校园里负面的评价环境。这一般发生在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上。他们与同龄同学交际困难。有些也无法通过考试、竞赛等评价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同伴团体排斥。这会引发并加剧他们的广泛性焦虑和社会焦虑。他们也容易表现出羞耻和退缩行为。

功能3:追求重要家人注意。相比前两功能的回避特性,学校环境本身并非负面刺激,但孩子更喜欢舒适家庭环境。这在年幼的孩子中间比较常见。他们常见的行为有发脾气,从学校溜走等等。这样的孩子可能具有分离焦虑或者对抗违立性障碍。

功能4:追求学校外的有吸引力的刺激。比如看电视、玩游戏、逛街泡吧等等。常见于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这些问题背后可能也有家庭因素,比如父母的冲突与忽视。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这四个功能,构成孩子拒绝上学的心理基础。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成长,是一点点离开家庭,和外界建立联系,成为独立有适应力的自我。

这需要他们在家庭归属感的基础上,去发展对其他团体的心理归属感。比如,他们要在学校里适应学习,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员;他们要在同学中找到伙伴,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他们要在社会见闻中思考,为成为公民做好准备。这些不同团体的心理归属聚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丰富多元有弹性的自我。

而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归属整合上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形成对校园等团体的归属,也无法在交往中塑造社会角色,只能蜷缩在初始的家庭中,在拒绝和焦虑中显得无力。
如何让孩子摆脱厌学的魔咒?

1、父母首先要接纳和细致了解孩子厌学的情绪(挫败、焦虑、厌烦等)。他们特别要关注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因(以上四个心理功能)。并试着和孩子对话(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2、父母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引导孩子进行放松训练,减少压力挫败带来的焦虑。同时,他们积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通过奖赏鼓励强化孩子对求知、学习的兴趣,协助他们一点点进入压力环境并脱敏化。

3、但有时候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修正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反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愿望。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而非让他们自己体验和收获成长。
第3个回答  2020-12-19

人是最容易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滋生出强大的自信,这个自信一旦燃起,绝对可以燎原。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厌学,就要观察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第4个回答  2020-10-13

孩子厌学怎么办?厌学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