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初期表现一般有哪些?

小孩比较安静,不太闹,最近老师反映说孩子经常不参加活动,总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平常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回家之后也是自己待在房间,后来去医院确诊为儿童自闭症。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

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扩展资料

孤独症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③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

④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⑥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关于孤独症治疗的几点共识:

①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③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alternative therapy),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需慎重。少部分未经特别训练和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有自我改善的可能,部分疗法声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孤独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孤独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识别:

1-2岁的自闭症儿童已经表现出社会交流和交往水平的减少(如存在交流障碍,如不说话、缺乏共同注意、肢体语言运用少;社会交往障碍,如出门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缺少互动),以及对物体的重复行为的增多(如反复排列物品等)。

如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发现宝宝的问题,请尽快带宝宝来医院就诊。

如有发现宝宝存在以下以为,需注意儿童自闭症。

1、不(少)看

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或目光注视短暂。

2、不(少)应

叫名不应,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缺少共同注意,即缺少与他人共同关注某一物件或事件。

3、不(少)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不会有目的的指物或手势比划,多数会把大人的手作为工具来获得需要的物件,比如宝宝要开门,往往会拉大人的手放在门把上。

4、不(少)语

不说话或说话迟,这也是很多家长最多关注的问题。

5、不当

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物品、排列物品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车轮并持续注视车轮等;言语的不当,表现为重复语言、无意义的语言,如反复背动画片中的台词,虽然患儿有语言,但语言无交流意义。

扩展资料:

引起小儿自闭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一小部分的小儿自闭症患者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的。如果小孩的父母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小孩患自闭症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

2、妈妈在怀孕期间受到了病毒的感染。特别是在怀孕初期,在此期间正好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妈妈受到了病毒的感染,就会影响小孩神经方面的发育。那导致出生后的小孩患自闭症。

3、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胎儿的头部受到了挤压或是出现胎儿窘迫的现象。胎儿早产也会增加小儿自闭症的几率。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疾病的影响也会产生小儿自闭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是小儿自闭症?三种诱因引发小儿自闭症

人民网-儿童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家长如何在早期识别儿童自闭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8

自闭症的初期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性: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患儿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区别。患儿往往认为自己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

  2、缺乏学习与模仿的能力型: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说话,学习运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沟通的。但是自闭症患儿不懂得模仿。

  3、语言障碍性:大部分患儿言语非常少,甚至严重者终身不语。即便有的患儿会说话,也宁愿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或者只会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语言。

  4、兴趣狭窄性:自闭症患儿的行为刻板,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患儿一般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通常会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第3个回答  2020-10-30

 儿童自闭症的初期表现:

(1)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

(2)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3)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4)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5)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扩展资料

一个自闭症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很多人认为这些孩子只是太过内向,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行为呆板,语言能力缺失,没有沟通的欲望,有些孩子还会存在智力上的缺陷。

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或发病年龄不典型,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可将这些患者诊断为非典型孤独症。应当对这类患者继续观察随访,最终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6-03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