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高跟鞋的历史?

如题所述

高跟鞋的历史 15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后,鞋跟的高矮宽窄虽不时有变,但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因为"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16世纪:其实,高跟鞋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直到16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高达、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权威,于是就让鞋匠为他的鞋装上4寸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 17世纪: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时的高跟鞋有3寸高,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若你有机会走到17世纪的街上,你会发现街上所有行人都穿着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 18世纪:由17世纪末起,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到了18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丝带及
蝴蝶结的鞋子。十八世纪的高跟鞋 进入18世纪后,鉴于流行洛可可风,在服饰上强调华丽,而高跟鞋的样式也因此产生变化。高跟鞋材质多用缎子、织绵、羔皮,样式多为浅帮高跟和半高跟,鞋尖秀丽,鞋面有精美的刺绣、装饰着宝石,并用钢制鞋扣,造型优雅。这种娇贵的鞋子在外出时还需套上一层皮质鞋套。 1730年时,女士鞋跟朝向〝细根〞发展,一般称为「蓬巴杜鞋跟」或「法国鞋跟」。鞋头以尖头为主,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所以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 1760年开始,便装的鞋子倾向〝低跟〞发展,鞋头也不像之前那么尖了。至于男性,则仍然流行穿红跟高跟鞋,但鞋跟也有朝低跟倾向。到18世纪末时,鞋子看起来很像拖鞋。另外,在室内时男士主要穿着高跟鞋,在室外时则是穿靴子。 19世纪:可爱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19世纪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来造鞋,款式亦更多元化。 20世纪: 20年代--凉鞋与高跟结合 当年女性对服饰抱有更新更开放的态度,而道德规范亦稍松,设计师开始尝试把"裸露"的凉鞋与高跟鞋结合,成为优雅的晚宴高跟凉鞋。 30~40年代--露趾被视为不雅 随着露趾高跟鞋的成功,露跟鞋亦开始流行。期间,潮流杂志曾唾弃这崭新的鞋款,认为当众露趾露跟缺乏修养,当然面对女性渴望解放的欲望,这个说法
很快便站不住脚了。1920年代──凉鞋与高跟鞋结合。由于女性对服饰抱有更新更开放的态度,再加上道德规范为宽松,设计师开始尝试把「裸露」的凉鞋与高跟鞋结合,成为优雅的晚宴高跟凉鞋。另外,1920年代也将「高雅」带进时尚风潮,高跟、细长和优雅的线条,是这一时代鞋款的重要特点。 1930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人们的生活都十分辛苦,因此鞋子必需耐穿。这一时期的鞋都较坚固且朴实,但高雅的线条仍然存在。法国制鞋师Roger Vivier以装饰豪华的鞋跟,开始影响「美鞋观」,奢华的包头高跟鞋在琴洁‧罗杰斯(Ginger Rogers)的脚上大放异彩。 1950年代,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随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的尖细鞋跟。而当年玛丽莲梦露就是因为穿上由Salvatore Ferragamo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让她一举成名的,难怪她曾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对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1980年代,传播媒体日渐成熟。经过多元文化、后工业时代与女权主义的冲击,鞋款开始展开华丽与极简的拉锯。最后由胜出的椎形鞋席卷时尚。 50年代至今--高跟鞋的蜕变 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
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当年玛丽莲梦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Ferragamo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令她一举成名,难怪她曾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给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答案如下:高跟的前辈起源于唐朝之前:李白的某篇古文中有提及,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种类于高跟大的鞋子,可以让人在登上时可以更轻松。   14世纪:最早的高跟鞋可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

高跟的前辈起源于唐朝之前:李白的某篇古文中有提及,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种类于高跟大的鞋子,可以让人在登上时可以更轻松。

  14世纪:最早的高跟鞋可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 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多认为高跟鞋源于西方,中国的高跟鞋早于西方100年之久。
  15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后,鞋跟的高矮宽窄虽不时有变,但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因为“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16世纪:其实,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直到16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权威,于是就让鞋匠为他的鞋装上4吋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
  17世纪: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时的高跟鞋有3吋高,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若你有机会走到17世纪的街上,你会发现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
  18世纪:由17世纪末开始,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到了18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丝带及蝴蝶结的鞋子。
  19世纪:可爱的 MaryJane 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19世纪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来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编辑本段
鞋类发展

  20年代--凉鞋与高跟结合
  当年女性对服饰抱有更新更开放的态度,而道德规范亦稍松,设计师开始尝试把“裸露”的凉鞋与高跟鞋结合,成为优雅的晚宴高跟凉鞋。
  30~40年代--露趾被视为不雅 Dior麂皮编织流苏高跟鞋随着露趾高跟鞋的成功,露跟鞋亦开始流行。期间,潮流杂志曾唾弃这崭新的鞋款,认为当众露趾露跟缺乏修养,当然面对女性渴望解放的欲望,这个说法很快便站不住脚了。
  50年代至今--高跟鞋的蜕变
  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当年玛丽莲·梦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 Ferragamo 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令她一举成名,难怪她曾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给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高跟鞋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在于: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可能会穿旅游鞋、拖鞋,但穿高跟鞋的女人绝对精神。高跟鞋和丝袜使得美丽经历了本质的转换,穿高跟鞋对女人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脸上抹脂粉,以前需要从头做起的事现在从脚做起,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高跟鞋与性感有关嘛?被誉为“高跟鞋之帝”的Manolo Blahnik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当然!” 高跟鞋的意大利文是Stiletto,即一种刀刃很窄细的匕首。对女人来说,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锐、性感、致命的匕首,让女人征服男人。古代的中国高跟鞋从缠足开始,表现当时强势的大男人主义,当男人看到裹小脚女人走路摇摇欲坠,甚至需要被搀扶,也就满足了男人想要约束女人行动的占有欲。
  到了现代,高跟鞋对女人更是性感的代言词。鞋跟越来越细,越来越高,一旦穿上高跟鞋,胸型自然挺立,臀部弧度会更加紧翘,视觉上强化了女性特质,显示出前凸后翘的曲线,自然有女人味。不过这种性感的女人味,只是高跟鞋中的一种细跟尖头高跟鞋特有的专利。玩性感,要选对合适的鞋子。
  今天,日本妇女人均拥有各式鞋子12.6双(不包括旧鞋和不常穿的过时鞋),仅次于法国妇女而名列发达国家第二位。但据一家鞋厂对东京和大阪600余名25-37岁年轻妇女所作的一项调查,高达8成的接受调查者抱怨,尽管自己拥有不少鞋子,但大多并不合脚,其中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因此而出现了脚
  趾变形或炎症等脚病。有鉴于此,一种奇特的职业——选鞋员便在日本大小鞋店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已获取“资格证书”的已达1500人。选鞋员的工作是:根据顾客脚的形状、尺码和人的整体气质,帮助顾客挑选最合适的鞋子,并为顾客提供有关鞋子的咨询服务。一个称职的选鞋员,应一看顾客的脚便能迅速、准确推算出鞋型和尺码。不过有时为了给一名挑剔的顾客选购好一双称心如意的鞋子,选鞋员也可能耐心地耗上几个小时。日本鞋业研究所也早已设立了选鞋员考评制度,一般来说,要取得初级职称,需3年以上工龄,并熟练掌握有关鞋子、脚和脚病的种种知识。而高级职称考试则由从英国和法国聘请而来的专家任考官,考核方式分笔试和操作两项,最后能有幸通过的据说还不到应试者的2成,可见难度不小!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毕业典礼上的日本女大学生最为流行的装束是高档名牌时装、裙裤和五颜六色的高跟皮鞋。但近来日本年轻一代又刮起了“回归传统”之风,于是越来越多女大学生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竟然穿上了和服和拖鞋!此外,在日本的幼儿园中,儿童们(尤其是女童)按照规定也纷纷穿起了草鞋和木屐——刚刚穿时,不少孩子脚掌疼得直哭,但不出一星期,便人人都适应了,而且试验证实:穿草鞋或木屐者不易患感冒,不易染脚气,不易成平足,也不易足部疲劳……还有人不无幽默地预言:木屐将再次成为日本时髦女性钟爱的鞋子!
编辑本段
不适人群

孕妇忌穿高跟鞋
  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因为高跟鞋能增加身高,弥补个子矮的缺点,就是身体 不矮的人,穿上高跟鞋也会显得身体更苗条。同时,穿高跟鞋还可以使人挺胸收腹,显得精神。此外,高度适宜的高跟鞋(2~3厘米为宜),鞋底的造型也正好符合正常人的足弓,这样可使脚掌受力均匀,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不会感到很累。有平底足的人穿高跟鞋还有矫形作用。 高跟鞋但是妇女怀孕后,身体情况有了变化,肚子一天一天增大,体重增加,身体的重心前移,站立或行走时腰背部肌肉和双脚的负担加重,如果穿高跟鞋,就会使身体支立不稳,由于身体加重,脚的负担加重,走路或站立,都会使脚感到吃力。因此,孕妇不宜再穿高跟鞋。另外,因孕妇的下肢静脉回流常常受到一定影响,站立过久或行走较远时,双脚常有不同程度的浮肿,此时穿高跟鞋由于鞋底、鞋帮较硬,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
  孕妇最好穿软底布鞋、旅游鞋,这些鞋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易弯曲性,还有一定的弹性,可随脚的形状进行变化,所以穿着舒适,行走轻巧,可减轻孕妇的身体负担,并可防止摔倒等不安全的因素发生。
产妇不宜穿高跟鞋
  高跟鞋是女性非常喜欢的鞋子,但不适合产妇穿。
  穿上高跟鞋后,人很自然地重心前移,保持抬头挺胸收腰的姿势,看起来非常精神,穿梭在人群中越来越自信。但由于骨盆前倾,腰部后仰,人体负重力曲线大大改变,过度的腰部后伸、背肌收缩绷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关节囊和腰背肌易发生劳损,引起腰痛。腿部、会阴和下腹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也会引起腰骶部疼痛。
  产妇坐月子期间可以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以穿布鞋或拖鞋为好。
编辑本段
相关传说

  15世纪的一个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女子为妻,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十分苦恼。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 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立刻请人制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人。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Christian Siriano 黑色高跟鞋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路见之人都觉得穿上高跟鞋走路姿态太美了,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盛行起来了。
  另一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制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时下的说法,他身材矮小,属于“三等残疾”。
  (关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传说,应该是不靠谱的,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画《查理一世行猎图》中,查理一世的脚上已经穿着高跟鞋了。)
  前一说是美丽的不经意流露;后者虚荣的成分太浓,杂以政治因素,只能损伤眼球。
  中国的高跟鞋可以溯源于明朝,定陵中出土的高跟鞋基本上已经有了现代的形状。而清代满族旗人所穿花盆底,高出的是中间鞋底,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高跟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09
百度知道上有,搜高跟鞋的由来。
第3个回答  2020-09-26

你穿过高跟鞋吗

第4个回答  2021-03-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