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三角洲电磁场谜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常见的解释都跟天气有关。全世界的极端天气都会给海运、空运带来巨大的灾难,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庞大的云雨气团,会演变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风雨,宽度可达100英里,风速高达每小时200英里。飓风所到之处,飞机、船只无一能逃脱厄运。飓风的破坏力巨大,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最多的天气现象之一。说不定,关于百慕大三角洲发生的悲剧,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释。如今,卫星技术能够提前警告位于百慕大区域内的人,飓风即将到来。卫星技术加上更先进的导航系统,或许就是伤亡及失踪事件逐年减少的原因。但这个解释并不全面。飓风季节只有6个月,也就是从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许多失踪事件发生在这6个月之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自然现象能够解释谜团呢?海龙卷、雷暴和闪电海龙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龙卷风,经常在佛罗里达南部沿海出现。它也同样致命。有时,海龙卷,风速高达每小时110英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学家罗伯特·罗杰斯说:“佛罗里达南部经常有海龙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常会有好几个海龙卷,一个接一个,能持续5到10分钟左右。”虽然很危险、而且难以捉摸,但海龙卷的力量很弱,无法掀翻大船,也无法击落高空的飞机。那些我们更熟悉的现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谜是否和它有关?当暖湿气流上升与冷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雷雨,由于总有不断上升的暖气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区是孕育雷暴的绝佳地点。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释放出巨大的毁灭性力量,袭击还浑然不知的飞机与船只。雷暴通常还会伴有闪电,这也是该地区始终存在的威胁。闪电会让人失去方向感,甚至丧生。但较大的船只和飞机通常都装有保护装置,可以躲过单次的雷击。就像海龙卷和雷暴一样,闪电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释。人为原因飞行员失去方向感要揭开百慕大三角洲之谜,就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线索。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机械故障或者飞行员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人为错误及空间定向障碍是否就是某些飞机失踪的原因?在海洋上空飞行时,飞行员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时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类不适合在空中的三维空间里快速移动,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也可能误把海洋当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阳光反射时。这种现象在这一带很常见,有雾时问题则会更严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飞进海里。佛罗里达州的飞行教官卡罗尔·柯林斯,非常清楚飞行员失去方向感的危险性。她认为,百慕大三角洲频繁发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简单。柯林斯说:“在白天,如果能见度比较低,地平线会变得很不明显。从这个方向看还能看得到地平线,但到另一边看,就没有那么清楚了。我要让飞机略微倾斜一下。如果我们正在慢慢进入爬升转弯。你会发现,其实你感觉不到任何变化。我可以让飞机非常缓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么你的耳朵就不会有胀胀的感觉,这时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正在下降。”很显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传说。在柯林斯看来,百慕大三角洲的许多空难都可以归结为压力太大、过度疲劳或者失去空间方位感。反常的天气、人为失误或者单纯的机械故障但那些失踪的船只呢?难道也是由于人为失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象学家克里斯·蓝西认为,大多数事件都有同一个解释。克里斯·蓝西说:“如果不是以科学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会说,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许多都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很多人干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还要把责任推给别人。”关于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只,有一个组织独家拥有第一手资料。它就是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美国各地沿海发生的事故,他们都要参与救援。作为迈阿密海岸警卫站的直升机机组成员、三级军士长约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务最繁忙的区域执勤,并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约翰·格斯里说:“有时候空中会有薄雾。如果这时又是风平浪静,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儿是海面,哪儿是天空。”美国海岸警卫队对60年来、该地区发生的船只和飞机事故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员伤亡几乎全是人为失误或机械故障造成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平均每天拯救11人,为130多个遇险者提供援助。近年来,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获救的比例越来越高。这要归功于一种更新、更精确的救援装置,它们被称为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这种装置在1982年推出后,已帮助拯救了1.4万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万次救援行动,其中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在确定遇难船只位置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海岸警卫队不公开承认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时,即使船上有应急定位无线电信标,海岸警卫队也仍然找不到船只的踪影。磁场异常关于百慕大三角洲,我们早就知道一个事实,有些人认为,也许是它造成了这个地区的导航问题———因为这是地球上少数几个磁北极和地理北极重合的地方。另一个类似的区域位于日本海岸外,那里也发生过船只神秘失踪的事件。一项发现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气圈的变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从这一点来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证据就来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由丹麦科学家制造的,重132磅的小卫星。从那以后,奥斯特卫星已经2.5 万多次通过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对地球磁场的强度进行测量。丹麦气象学院斯陶宁说:“我们发现,主磁场,也就是来自地球的液态地核的磁场,在百慕大地区的变化特别大。”一群丹麦科学家将自己的数据与20年前美国磁场卫星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这是他们第一次专门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区,并取得了惊人的结果。斯陶宁说:“我们比较了磁场卫星和奥斯特卫星所取得的磁场资料。它们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区的磁场减弱了大约6%。”百慕大三角洲磁场减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这是一项重要发现。但20年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改变?科学家推测,磁场的改变可能来自一阵强烈的乱流,就像一场暴风雨。它起源于地核中的液态铁,就位于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但研究人员又说,很难想像,百慕大地区磁场的变化速率快了那么一点,就能影响到导航、船只和飞机,或者船只、飞机上的人员。尽管这合乎逻辑,但相信百慕大之谜的人还有其他疑问。 百慕大三角有新说 真存在“魔鬼三角”吗? 1945年12月5日下午两点,美国空军第19飞行队队长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驾驶的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既定航线是从佛罗里达半岛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上空,然后折回劳德代尔堡,全程约300英里,飞机上携带的汽油足够飞行6个小时。在下午4点,基地接到了泰勒发来的信号,说飞机偏离航向,方位仪出了故障。这时飞机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上空,但是并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继续向北、向东飞行,离开大陆越来越远,向大西洋深海飞去。基地收到的最后一次通讯是7点以后。不久,泰勒上尉和14名飞行员以及5架飞机消失在茫茫大海上。由于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以及以后发生的一系列船只、飞机失踪事件,人们便把美国东南沿海的西太平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西经40度附近的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一个三角地区,称为百慕大三角区或“魔鬼三角”。近几十年来,许多关于百慕大的科幻小说的出版给这一地区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兴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飞机、船只的神秘失踪?真的存在“魔鬼三角”吗?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至今不息。百慕大又有新说法对于船只、飞机在百慕大地区神秘失踪现象,全世界的科学家进行了各种诠释,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不断有新的说法问世。据美国媒体8月5日报道说,美国密西西比州大学物理学家布鲁斯·迪那多却认为,“百慕大地区”的船只失踪原因很可能只是海底沼气突然爆发产生的大量气泡所致。布鲁斯·迪那多认为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一条古老法则完全可以解释百慕大现象。阿基米德曾经称,如果一个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那么水的密度必须大于这个物体的平均密度。但是,水中气泡却能使水的密度降低,从而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没。布鲁斯·迪那多认为,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冰冷的海床底下藏有大量的甲烷结晶,当海床变暖或发生海底地震时,这些沼气结晶就会被震翻出来,迅速气化释放出水面,这些巨大的沼气泡沫可以使周遭海水的密度降低,失去原有的浮力,如果此时正好有船只经过,就会因为浮力不足而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为了验证他的观点,上个礼拜,迪那多特地请来好莱坞特技大师菲尔·贝克帮忙。迪那多称,百慕大地区产生的沼气泡沫可能达数英里之宽,这样大范围的气泡喷发足以弄沉一艘长达数百英尺的货船,但他们并不需要模拟那样“惊人”的场面,工作人员只需制造出60多米范围的气泡就行了,而他们将要沉没的,是一艘长达23英尺的游船。实验人员在经过5次排放压缩空气、模拟海底气泡爆发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那艘游艇果然在一片气泡中沉下了水底!据报道,这是科学家和特技大师首次在大海上使用真船进行“模拟百慕大实验”。然而,海底沼气理论也许可以解释百慕大地区的沉船之谜,但是否能够解释复杂得多的飞机失事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百”家争鸣布鲁斯·迪那多又讲道理、又做实验,让他的沼气说很有了一些说服力,虽然还只是一种假设,但可以看出他还是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事实上,在他之前的科学家们早已不允许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存在,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黑洞说。针对百慕大三角的机船失踪事件,美国的韦勒提出了“黑洞理论”。他认为太空中有一些质量很大的天体,由于内部存在强大的引力,天长日久就变成一种新的、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的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它不向外释放任何物质,人们无法发现它。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犹如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未及报告就撞入海中。次声说。原苏联舒列伊金提出“海上次声波震动论”称,由于地震活动和海水的旋涡运动,百慕大海区存在着危害人身安全的次声波。失踪的飞行员和船员都是次声波的牺牲品。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还有一种解释是“高压油气说”,它是加拿大的唐纳德·戴维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百慕大海区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水下天然气大量释放出来,使空气中含氧量大为减少,飞机的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从机尾排气管排出的灼热废气,引燃了四周不断喷涌出来的天然气,随即将坠落的飞机焚烧得一干二净。除了上述解释,还有诸如“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维空间”、“时空收缩论”等许多说法。可惜的是,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0
真实的情况正如1974年拉里·库舍说的那样,“一切都是不细致的调查被追求轰动效应的作家添油加醋,充斥着错误和不正确的推理”。“第19飞行队”事件的起因是领头机机长的指南针被损坏,而且他没有戴表,其他飞机又缺乏工具。在海水翻滚的海洋上空飞机无法降落,燃料耗尽后就坠毁了。“硫磺女王”号的情况则更简单,货船当时航行在百米高的海浪之间,还遭遇飓风般强劲的大风。此外,还有一些失踪事件是人为制造的。1974年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位发言人说:“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潜在的本性能够解释任何夸张的科幻故事。”
第2个回答  2013-11-20
现在还没有人能真正揭开谜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