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爸爸的工作成就与情感需求 此外,传统社会似乎总是教导男性,必须以社会地位、工作成就、经济或权势来界定自己的价值,因此「男怕入错行」,当一位爸爸没有工作,他很可能会不晓得如何界定自己。

不过,黄伦芬老师提到,曾经有位爸爸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回家帮忙照顾小孩,却发现原来当爸爸也可以界定自己的身分,而且是愉快且满足的经验!然而目前社会上有不少忙于事业的爸爸,孩子都交给老婆照顾,却发觉孩子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而且有事情都只找妈咪,其实是会感到失落的。也有许多的爸爸在这样的失落里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家除了赚钱,还剩下什么?而当一个男人在家里没有地位的时候,即使工作上再有成就,也难以弥补心灵上的空缺。

黄伦芬老师表示,男性如果拥有照顾别人的能力,同样是会得到满足感的,而这和来自工作的满足感是不同的。譬如爸爸会觉得小孩跟我有情感上的连结,我对小孩是有帮助的,这对一个男人的完整性来说,能够回家跟老婆合作,一起照顾小孩,是被孩子依赖的,便是满足了亲密性的需要。

黄伦芬老师进一步指出,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是一个文化的切割,不是人性的切割。而我们希望的家,是有爸爸妈咪和孩子,有男性和女性,而且爸爸妈咪都应该在工作成就(包含全职妈咪)和亲密情感的需要中得到满足,回归到人类最初始的人性,才能带给孩子完整幸福的家。

爸爸可从童年经验思考自己的角色 另一方面,关于一个男人是怎么想「父亲」这个角色,这和他从小的童年经验,以及跟父母亲的关系,其实都有着很大的关连与影响。

曾经有个事业有成的爸爸,对于自己年老的父亲,他不知道要跟父亲聊什么,因为父子情感一向生疏,而且在母亲过世后,父子间更失去了沟通的桥梁。以往和父母亲一起吃饭时,因为有母亲的存在,会带起聊天的话题,然而只剩下父亲的时候,就是有种莫名的距离和生疏感。

这位爸爸其实是很尊敬父亲的,但是会有这样的情况,便促使他问自己:我希望跟小孩是什么样的关系?而当一个爸爸能够问自己这件事情的时候,便像是种下了一颗与孩子亲密相处的种子,愿意弯下腰来配合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在讲什么。而在如此插秧之后,有一天自会收成。但若身为爸爸却什么都不做,当然是无法收成的,孩子也不会与你亲近。

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教养小孩都是靠妈咪?爸爸能做的其实也很多!现今社会往往是双薪家庭,教养也不再完全是妈咪的责任。如果老婆是职业妇女,爸爸能做的有哪些?老婆若是家庭主妇,爸爸又该如何分担?最重要的是,爸爸本身要如何看待自己的父亲角色,定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让教养专家来告诉您,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Lesson1爸爸自我定位篇

不知各位爸爸们有没有想过,在孩子眼中,你可能是一个怎样的爸爸?你希望孩子想起爸爸的时候,会连结到什么样的情感与记忆?另外也不妨回想自己的父亲,在你的童年时代,留给你的儿时回忆是什么?父亲带给你的挫折多?还是快乐多?而在你长大后,父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和你从小到大的关系,是疏远或亲密?

爸爸绝不是「后补的妈咪」 传统的观念似乎认为,即使是双薪家庭,妈咪也应该仍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所以爸爸只要从旁辅助即可,重心依然是放在「男主外」的打拼事业与建立成就方面。友缘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谈到,的确曾遇到不少爸爸表示自己是「第二个妈咪」,然而身处两性社会,爸爸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和妈咪是同等重要的,除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来自双亲完整的爱,也能让孩子对于未来的两性建立起经络,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并可在长大后同样扮演好爸爸和妈咪的角色。

爸爸们尤其要思考的是,即使妈咪是全职照顾小孩的家庭主妇,除了要肯定并感谢老婆的付出外,回家也必须负起父亲的责任,并不单纯是为了让老婆喘口气而「协助」育儿工作,而是因为你本身就是父亲,你希望孩子如何看待父子关系,以及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其实都是对于父亲角色的自我反思。

养不教,父之过? 在中国古代的父权社会,父亲是天,并且是权威的教育角色,和老师(古代也均为男性)都是主要传授道理与规范的人,所以若「养子不教」,就是「父之过」,父亲必须带领孩子进入社会,教导孩子遵守秩序规范与伦理,负有教养的权力与责任。而古代母亲的角色,则是着重在孩子生活面的照顾,以及情绪上的安抚,让孩子拥有温柔慈爱的依靠。

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Lesson2对子女的影响篇

黄伦芬老师谈到,以前的社会往往是大家庭,孩子在家族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男性与女性长辈,会知道两性是如何生活的,有许多认同和学习的对象。然而现代多半是小家庭的情况下,房间可能只有30坪,如果在家里几乎只跟妈咪相处,上了幼儿园,也大部分都是女老师,小男孩便会缺乏男性的榜样,小女孩也可能对于两性的相处较为模糊。所以,若现代的爸爸还认为自己的角色不重要,那真的太低估自己的重要性了!因为有父亲的存在与陪伴,才能让儿子有模仿的对象,让女儿更了解异性间的相处,并可在双亲两性平衡的教育下,具备更完整的身心发展。

爸爸是儿子的榜样 有位儿子考上建中的爸爸,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忙于事业,对孩子没有什么贡献和影响力,不过幸运的是,爸爸的工作和住家距离很近,所以儿子是常常可以看到父亲的。有天,儿子告诉他:「爸爸,我终于觉得可以超越你了,因为我是第一志愿,你是第三志愿!」这位父亲吓了一跳,但也才发现,原来自己在生活中的身教,已经默默的影响了孩子,让他有了学习和追求的榜样,并希望自己也能达到、甚至超越父亲的成就。

因此很多时候,父亲只要在生活领域中能够让孩子看得到,让儿子知道爸爸是怎样过自己的生活,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怎样经营自己的事业,对儿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爸爸是女儿的偶像 至于爸爸和女儿,有所谓「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但从心理学的发展来讲,孩子最爱的人还是妈咪,因为妈咪是最原始的照顾者,也是跟她最亲近的人。不过在女儿到了3~5岁的时候,是在性别认同的阶段,她虽然先喜欢妈咪,可是后来会发现她特别爱爸爸(恋父),觉得父亲是跟她不一样的,而且是比较高大有安全感的,并认同到自己是一个女性。所以在这个阶段里,如果没有父亲这个角色,孩子会比较难以区辨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同时,父亲和女儿的相处,也将直接影响到女儿长大后的感情观,以及对男性的信赖感。

Lesson3爸爸关爱妈咪篇

除了关心爱护子女外,爸爸也千万不可忘了体贴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在传统观念中扮演吃重育儿角色的妈咪。现代妇女不论是全职妈咪还是职场妈咪,其实都隐忍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与压力,现代爸爸便更应该多多体谅老婆、尽力分担育儿工作,并避免触及令老婆不开心的举动。

别在职场妈咪的伤口上洒盐 由于传统观念中赋予妈咪的育儿天职,通常会让妈咪自我期待,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个最爱孩子的好妈咪。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有许多职场妈咪必须继续工作,无法长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却常常因此产生很深的罪恶感与空虚感,觉得没有把小孩摆在第一位,对孩子有许多亏欠。

如果老婆是职场妈咪,爸爸们一定要注意千万别在妈咪的伤口上洒盐,切忌常说:「你就是爱工作比较多,你都是为了工作忽视小孩!」并且建议爸爸们实际帮忙的比例,要比口头上的感谢和称赞多,才能让老婆不致于太在意自己的罪恶感,能够更有自信的继续为兼顾工作及育儿而努力。

突显全职妈咪的育儿成就感 黄伦芬老师谈到,家庭主妇的辛苦是别人看不到的,然而依然有许多爸爸会对全职妈咪说:「你没工作在家里很轻松啊,怎么非但小孩没顾好,而且什么事也做不好?」如此嫌东嫌西,常让老婆感到气愤且伤心。尤其很多全职妈咪是从职业妇女退下来,更会觉得以前有薪水、有老板的肯定,但是现在肯定在哪里?

前面有提到现代的爸爸和妈咪,若回归到人的本质,都有成就的需要和亲密的需要。所以,如果老婆是个全职照顾小孩的家庭主妇,她没有办法得到任何公司主管或同事对于事业成就的肯定,因此爸爸千万不要再落井下石,一定要常常感谢老婆并称赞她,让老婆感受到她照顾小孩的辛苦老公都有看到,尽量突显老婆在育儿方面的成就,同时也尽可能的分担育儿工作,一方面让老婆得以喘口气,保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一方面也负起父亲应有的责任。

现代爸爸的育儿必修课 Lesson4爸妈互补分工篇

在现代多半是双薪家庭的情况下,爸爸和妈咪分担的育儿工作其实应该是差不多的,而且两性社会本来也就需要父母共同教养小孩,并以男性和女性先天不同的特质,以及爸妈本身的个性,给予孩子多元发展的情感与养分。

两性应共同合作育儿 男性在生理构造(性器官)及心理上是比较外显的,很多情绪会直接反应出来;而女性在生理构造及心理上是属于比较内显的,对于许多事情的耐力和容忍度较高,不会那么直接就受到 *** 。所以妈咪对于照顾及教养孩子的耐心,一般来说是胜过爸爸的,也因此孩子总爱跟母亲撒娇,因为母亲通常对待孩子,会拥有更多的爱与包容。所以也许是由于母亲具备如此特质,再加上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才会让大家容易有「照顾小孩就是妈咪的责任」这样的观念。但黄伦芬老师再次强调,由于这个社会是两性的社会,所以不论是爸爸或妈咪,对于育儿应是同等重要的角色,并且可以互补与合作,让担子不要只是落在一个人身上。

父母的爱与教养应殊途同归 黄伦芬老师谈到,爸爸妈咪对于爱与教养的比例虽然可能略有不同,但孩子都需要爱,也都需要被引导,所以黑脸白脸其实并不需要限定总是由爸爸或妈咪扮演,而是夫妻俩要有一个共识,不论用什么方式,都会将小孩引导到一致性的规则。比如严父与慈母,在爸爸扮演完黑脸管教孩子之后,妈咪也要边安抚边告诉孩子,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认同爸爸制定的规范),并鼓励孩子往正向发展。在夫妻如此合力扮演之下,孩子才能有一个抽退的地方,一边被安抚一边被引导,并且学会了爸妈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面对规则的接受度也将更具有弹性空间。

黄伦芬老师最后提到:「有多少爱,才有多少教养」,通常大家会觉得母亲是爱,父亲是教养,但其实应该要让爸爸和妈咪都兼具爱与教养,因为若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知道父母的管教是出于为了让自己更好,便会自然的接受父母的引导,渐渐的在磨合中茁壮成长。

黄伦芬 现职:友缘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副执行长、东吴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 学历:东吴大学社工硕士 专业领域:父母亲成长团体、个人会谈、夫妻会谈、亲子会谈、沙箱辅导、亲职咨询服务、社会团体工作专业养成团体、社会团体工作督导团体 著作:《亲子关系一级棒》、《儿童EQ情商管理》、《亲子交流新主张》、《友缘家庭月刊主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