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跟公司签合同有用吗

如题所述

法律分析
主播与公司签订的合同通常属于劳务合同,依据合同严守原则,通常而言,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均应当严格履行合同。若任何一方违约都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公司无违约行为,主播不直播将极有可能构成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仍需要根据合同以及根据实际履行情况。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双方真实意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所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因此主播和线下直播经纪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是合法行为。 合同规定、由公司提供直播场所、规定直播天数和时长、同样受劳动法法律约束。对于直播内容、不能违背法律禁止性内容和公序良俗;对于直播时长、不能违超出劳动法所规定的工时制度、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只有符合这些,才能说双方的签约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第四百六十七条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第四百六十八条 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该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编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6
主播与直播公司签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直播行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大有全民直播的趋势,很多主播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纷纷加入,那么主播在跟直播公司签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套路要注意识别呢?
(1)双方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还是经纪合同或者合作合同。相对而言,劳动合同对主播更有利。现在的直播公司,基本不会跟主播签订劳动合同,都是签订合作合同、经纪合同、主播合同等。这里面就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公司对主播的管理及监督不亚于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管理,主播几乎每天都要开播,开播时长需要达到一定要求,达不到的话还要面临被处罚、被克扣收入的被动局面。由于双方签订的并非是劳动合同,而是形式上更加平等的合作合同,主播在维权时,往往遭遇很多困境,主播无法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享受到劳动福利。比如按时收到劳动报酬的权利、拒绝加班的权利、收取加班工资的权利、休息休假的福利、购买五险一金的福利等;
(2)是独家主播还是非独家主播。如果是独家主播,那在合同期限内,主播只能在公司指定的平台进行直播,不能在其他任何平台进行直播,否则将构成违约;
(3)合同期限是一年还是十年,合同到期是否自动续约。很多公司在设计合同条款时,会约定在合同期限届满后,如果任何一方没有明确终止合同的,则合同自动顺延3年、5年等,主播要特别注意该条款,不然将来合同期满后忘了通知公司终止合同,导致合同被续签了。另外,建议主播跟直播公司是初次合作的,可以先签订短期试播合作合同,以免发生争议时难以脱身;
(4)违约责任条款。很多直播公司在设计合同条款时,往往把违约金写得特别高,比如三百万、五百万等,要需要主播承担公司维权产生的诉讼费、仲裁费、律师费、保险费及差旅费等,增加主播解约风险及成本,限制主播退会或者转会;
(5)竞业限制条款。很多直播公司在设计合同条款时,基本都会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也就是主播在合同期限内,或者合同解除/终止后多少年内,不能从事主播直播行业。这个就会导致主播哪怕熬到合同期限届满,想要换一家合作公司或者直播公司,也会被公司警告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一旦违反竞业限制条款,也将面临高额违约金;
(6)务必要求直播公司把承诺的各项保底收入、分成、奖励、扶持措施(如公司提供直播场地、直播设备,还会有专人根据主播的外貌特征、才艺特长等,给主播做专人职业发展规划、给主播写脚本、拍摄及剪辑视频等等)等写入合同,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很多直播公司在招募主播时画大饼,承诺高底薪高提成,并承诺提供各项培训、包装、运营及流量扶持,等把主播签下来后,就让主播自生自灭,如主播此时要求解约,还会面临被索赔高额违约金;
(7)警惕那些专门靠逼迫主播违约,仲裁高额违约金的公司。现在直播行业鱼龙混杂,不少传媒公司打着孵化网红主播的名义大肆招聘主播,招聘之时承诺高保底、高扶持、高流量等,骗取主播信任,继而利用事先设计好的合同,诱导主播签署“卖身契”,签约之后各种打压主播,没有任何流量扶持,变相逼迫主播主动停播等,一旦主播停播,就通过威胁、恐吓等方式,要求主播承担高额违约金。因此在考察直播公司时,要谨慎选择,多在网上做背景调查,看下该机构之前是否存在大量仲裁或者起诉主播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