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编制,工资里面有一项“薪级工资”,请问“薪级工资”是和学历、工龄、职称有关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7

事业单位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决定,薪级工资按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中岗位工资是由职称或职级决定的,而薪级工资是由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和工作时间决定的。

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是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从入学的那一年起计算工龄。比如学历是本科,工龄就从本科入学的那一年起算再加上工作时间计算。再者,晋升岗位的时间也决定了薪级工资的档次,假如晋升职称的时间比别人要晚的话,工资也会有很大差别的。工资不一样,

1、要看学历和入学时间,

2、看晋升职称的时间。

除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外,各地对其他补贴的种类和算法各有不同,有的会因从事行业的不同有特殊的补贴,比如教师、护士等就会有其他行业没有的特殊性补贴,另外也会有一些同一性质的补贴比如工作性补贴、生活性补贴等等,各地的计算方法都会不同(每个县就会有不同,因此不能随意比较),但基本上都是按照职称(专业技术职务)、工龄和任职时间这三项来确定的,实行绩效工资的地方可能还会跟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