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指的是什么范围

如题所述

市域范围是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范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域和它的市辖区域合在一起统称为市域。如北京市的市域包括中心城区以及远郊城区如石景山区密云区房山区全域十几个区县。如许昌市它的市域包括中心城区的魏都区建安区和周边的禹州长葛襄县鄢陵统称许昌市域。
在市域范围内,正确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建立合理的生产和生活体系,是市域规划的基本任务。具体说,它至少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1、进行市墟综合条件评价和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在对全市资源、经济、享十会、环境等重要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与全省、大经济区的对比分析,明确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2、合理布局生产性建设项目。包括全市工业结构莅地域上的合理分工,确定主导工业部门的地点指向,重大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工矿点和城镇建设的协调;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各项用地,使工、农业生产在地域上分布合理。
3、在预测城市化进程和合理分布人口的基础上,规如同工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便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环境I并且以各级中心城镇为依托,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
4、统一规划区域性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给排水,邮电,生活服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的梅成与布局,同工农业生产和城镇的发展协调配套,又要使各单项工程的建设,既能形成本身的完整体系,又同其它专项工程设施的建设相协调。
5、编制科技及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统一规划,合理进行地区布局和力量配置,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建设的保证作用。
6、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确定市城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划分环境保护区,防止城市水源地、风景游览区污染,协调生产建设、居民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域生态系统。
7、从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平衡,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与比较,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建设上可行的最优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综合社会经济效果。
市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1、根据社会化生产和现代化商品经济发展趋势,注意引导人口与生产力在市域内合理布局。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本地优势和制约条件,以省市发展战略为指导,正确确定本县(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布局和结构。
3、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统筹安排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整治。
4、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大城市郊县在安排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安排好农副产品基地和园林绿化系统的建设。
5、沿海市县的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因素,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其他省、市的县(市)域规划也要扬长避短,以近期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为突破口,分期做出安排。
6、要体现减少层次,提高效益,有利于基层政权和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