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女子一般十三四岁就会嫁人?

如题所述

在古代出嫁的女子一般年龄都很小,大约平均只有十三四岁,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女子这么早就结婚出嫁了呢?因为古代早婚的现象十分严重,男子大多数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结婚了,所以女子也必须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要成亲。甚至在中国晋朝的时候,还流行过不到10岁的小孩子拜天地的情况。

并且在古代时,很多贵族都以结婚早而感到自豪,因为结婚就意味着已经成家,那么成家之后就可以安心立业了,比如康帝的皇后在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并且在孔雀东南飞中也有十七为君妇,这说明古代人结婚的年龄普遍不会超过17岁。

并且在古时候某些朝代为了能够促进早婚早育,政府甚至还出台了一些强制的政策来保证,比如说女子如果到了法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就要罚款,而如果你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还没有结婚的话,也是要遭人非议的,并且越大就越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这么追求早婚早育呢?因为在古代生产力普遍很低,人口很稀少,那么为了增加全国的人口增强生产力,就一定要早一点结婚生育后代,为国家做贡献。

虽然这种想法是社会现实所导致的,但实际上结婚过早,对于女性的身体伤害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很多女性可能结婚的很早,但是却过早的损害了身子,导致不孕不育。总的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较低,那么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够为家族传传宗接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第2个回答  2019-07-25
因为在古代女子成熟的比较早,所以十三四岁就可以嫁人了。
第3个回答  2019-07-25
因为古代的女性以生孩子为主,结婚年龄越小,能生的孩子就会越多。
第4个回答  2019-07-25
因为古代的女性普遍嫁人都比较早,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