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爱劳动是一种优秀品德?

如题所述

有这样一个故事:

杭州拱墅区一所小学,班主任老师到教室检查卫生,她刚走到教室门口就愣住了:正在洒水扫地、抹桌子和擦黑板的,不是班里系红领巾的学生,而是孩子们的父母。

越俎代庖到了如此程度,可怜父母心,可悲父母心。

爱劳动是一种优秀品德,也是生存的重要条件。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雷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应该说,劳动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今后幸福的重要保证。

孩子的劳动素质,主要指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父母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孩子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要从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始。家长对孩子参加家庭中的各种劳动应鼓励(不应阻止),让其从小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家长要多给予指导(不应是代劳),要给孩子成功感,使其体会劳动的愉快。

请看一则报刊上的材料:

山东淄博某小学有位学生叫赵晓亮,在家中要靠家长为他整理书包,写家庭作业时总是忘了题目,常让妈妈到同学家去给他抄。在学校时,一点儿小事也不会自己处理,总是报告老师,小队活动让他收一下游园门票,他连票都数不清。

原来,他是独生子,家长十分宠爱,许多事情家长总是替他干。

轮到学校值日时,怕累着他,家长到学校替他干。写作业怕他用脑过度,便告诉他答案,有时还代做。家务活不让他沾手,结果使他养成了依赖的坏习惯,一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

后来,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从培养他的自理能力着手,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让他独立去解决。比如,家长故意一两天不在家,让他自己做饭做菜,自己安排作息,衣服让他自己洗,卧室让他自己收拾。

现在赵晓亮不仅能为父母做生日晚餐,能整理自己的房间,而且在学校举行的“美化小居室”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还被评为学校的“十佳少年”。

2.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果实的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现在一些孩子浪费现象特别严重,如丢弃饭菜,不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家长应告诉孩子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父母的劳动收入也是汗水换来的,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3.要培养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的习惯

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让他们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花坛、植树、帮助邻居做事、到敬老院替老人做事等等,使孩子从小懂得关心集体、关心别人,并且能从公益劳动中体会到助人的乐趣。

下面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例:

1988年杭州8?8级台风过后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给夏垣一只水壶,几个面包,让他去参加杭州市民抢救大树的活动。傍晚,归家的夏垣像只泥猴,人也累得不愿说话了。但父亲问他的第一句话是:“明天还去不去?”夏垣回答的是:“去!”邻居劝他父亲,一个孩子能有多少力气去扶大树呢?甭让他去了。他父亲说:“哪怕一棵树不扶,夏垣也应该去看一看那样的场面。”

这位父亲把热爱劳动作为一个人的人格素质来培养,是很明智的。我们应努力给孩子补上这方面的课。

4.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习惯

让孩子动手做玩具或模型以及各种制作,手脑并用,有利于智力开发,使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有一位家长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动手制作的能力。孩子制作的东西,绝大部分是用自己收集的废旧品做成的。孩子的房间里有好几只箱子,有的装破烂玩具、易拉罐,有的装大齿轮、小电机、无线电零件、坏半导体收音机,柜子上还堆放着一大堆泡沫塑料。他妹妹开玩笑称他是“破烂王”,他却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各种科技小制作来……大量的科技制作,培养了他动手动脑的能力。终于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了从一般科技制作到发明创造的升华,发明制作出了一个人就能使用的太阳测高仪。

家长要告诉孩子: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着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嘲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是啊!只有劳动着才是幸福的,只有劳动着才是快乐的,只有劳动着才是最光荣的。无穷的知识是劳动的结晶,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我们应付诸行动,相信只要愿意刻苦劳动,所得到的将是更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现在正是学习阶段,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在这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诱惑,许多困难。不要畏惧,不要退缩,把目光放长远,那样,在求学路上,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困难所打败。要时刻铭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老师诲人不倦的教育和自己刻苦学习的成果。
不仅如此,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不爱劳动的长大以后的失业率高达15倍,犯罪率高达10倍,爱劳动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50%左右。这是因为,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家乡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它传承下去。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得以在清新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不爱劳动和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什么事也不干,全靠爸妈伺候着;值日生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同学却随手乱扔垃圾;街道清扫工人将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但是有的同学却随意把果皮、纸屑、塑料袋随手就仍;食堂工人辛辛苦苦做好的饭菜,有的同学随手就倒掉;老师辛辛苦苦的备课、
第2个回答  2021-03-16
那么首先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任何一种有益的社会活动,都是人类求生存谋发展,获取物质精神产品的活动,人们在劳动中逐步探索认识事物,为社会创造积累更多财富,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从古代钻木取火到现代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从栖身洞穴到如今建造高楼大厦,从刀耕火种,时下科学,种植,养殖等无一不充满着艰辛和创造,充满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如今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似乎认为劳动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自身以无视劳动而自己做事会丢脸的太没面子了,只要有钱就请保姆自己做什么有别人做就行了。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实践,边学边做,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收获木林吉说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一季伊对事业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成果而自豪,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呢?有的人期待着别人的恩赐,有的人想投机取巧甚至坑蒙拐骗来获得,其实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靠劳动去创造,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第3个回答  2020-07-13
请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务实者!只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相信劳动,劳动才能为我们带来更稳定的财富。倘若想赚取更多的财富,那么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或者努力把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做到极致。作家杨大侠强调,热爱才能成就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