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03-25
其实不全是吧,之前看过一个解析是”其实一开始大家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当你对某件事情做出正常的情绪反应,而没有效果的时候,情绪就会反弹,它会调大强度。比如,妈妈让亲戚随便拿走你喜欢的东西,你会愤怒。当妈妈对这个愤怒视而不见的时候,下次你的东西又被拿走,你就会更愤怒。其实就是试图让妈妈重视,达到不再让你喜欢的东西被拿走的效果。如果生活中,你总是这样被忽视,情绪不被看见。你的情绪就会都变得强度非常大,你会变得敏感易怒,脾气暴躁。这时候你会被别人看见,但是他们会讨厌你,说你不好。这里,你就会被塞进几个扭曲的认知。一般是:别人都不这样,怎么就你这样?;你脾气太坏了,别人都会讨厌你,没有人会喜欢你的;你应该立刻把自己的脾气改掉,变得跟周围的人一样,其实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意识到是因为这个所有人都不重视你的感受的环境造成的,自己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并向周围的人提出要求。如果他们依然不愿意在乎你的感受,就离开这个环境,去寻找比较好的新的环境。如果没有能力或者条件达到,就去寻找愿意做到这一点的个人,其实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看见你的情绪,就够了。如果都不行,就自己咬牙忍耐,每一次情绪上来的时候,不压抑,自己想办法化解,默默地提升能力,创造条件离开。抑郁症真的很可怕,带走了很多人,哥哥、乔任梁等等。但其实有时候仅仅是那一念之差,世界上快乐的事情还有很多啊。
第2个回答 2019-03-26
医生说人的大脑有一套奖励机制,比如做了某件事,会感到高兴。看到别人的笑脸,会感到喜悦。听到别人的一些话,会觉得幸福。但抑郁症患者不会。他的奖励机制坏了,他大脑里的给糖机不再工作了,他不论做什么,不论看到什么遇到什么,都不会感到高兴,幸福,他可以强迫自己做家务,但是不会对着干净的家感觉到温馨。他可以强迫自己抱着孩子,但是不会感觉到爱意跟满足。他可以强迫自己吃东西,却不会因为美味感觉到小确幸。他可以强迫自己说老婆我爱你,但他感觉不到爱。他对这个世界,没有欲望,没有感触,也就没有留恋。
第3个回答 2019-03-25
一句话:价值观的扭曲,你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扭曲,却没有能力消化,还要拼了命顺从适应这个社会,当你适应不了了,你便生病了,你看透了世界的扭曲还能适应这个世界,那就成了内心强大,比如小时候爸妈打你,口口声声说为了你好,长大后发现他们这种行为背后,是发泄,你成了发泄的工具,那么你就开始质疑你与父母的关系,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接纳你,坦诚面对当时错误,你便不会质疑自己。如果你的父母否定,并以此羞辱你,这多年的事你还记得,心眼真小,我爱你才会打你,我怎么不打其他人诸如此类的话,你便继续开始自我怀疑,直到内心开始挣扎(这就是心理疾病的产生),如果有一天,你能看到父母把你当发泄工具是因为觉得自己无能,所以只能欺负弱小的你,你会不会释然?(这成就了内心强大),众生皆苦,大多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是太善良,责任感太强,面对这个不爱我们的世界,我还要去拥抱,如果你选择了没有责任感,会不会好过点呢?
第4个回答 2019-03-25
有一个认识了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他被诊断为抑郁。他说:“医生认为我有病,因为我不同于大多数人。”我笑道:“马云不同于大多数人不,你去问十个人,保准有九个人说马云不同于大多数人。那么,我建议这个医生去收治马云。”我们在网上聊了一个多小时,依据我平时对他的了解,以及一个多小时并无障碍的交流,我可以断定他不是抑郁。 为什么呢。我说:“真正的抑郁是一种分裂。它不会让你有实际的行动。因为它一直会让你处在纠缠于一事当中,纠缠在‘好、不好’、‘做、不做’一个点上,并由此消耗掉你全部的能量,从而无心且无力去付诸实际行动。”真正的抑郁,是没有攻击性的。它之所以最后容易走向自我了断的极端,也正是因为它无攻击性。这种自我的了断,是自我分裂状态下的了断,是针对内分裂的,而不指向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