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什么时候防治最合适

如题所述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 "害虫" 当作益虫看待。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是害虫,占45%,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是益虫,占20%,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
首先,要了解防治对象的变态发育时间表,针对幼虫形态防治,一旦错过幼虫防治期,成虫大量爆发后,想控制就难了。

为什么呢?

化学防治最薄弱的就是杀卵,卵有角质层,渗透性差(当然有好的杀卵剂,成本高了嘛),成虫很多善飞,难以彻底防治。所以最佳控制形态是幼虫(有很多会躲藏,但是菊酯类、大环内酯类、有机磷类的药剂残效期是很长的,施药1个月以后只要害虫爬到施药位置一样的死)

把握变态发育时间是为什么?

施药后,幼虫杀光了对吧。还有卵呢!!还要孵化出来呢!!
比如:防治对象,从卵到幼虫需要10-15天,那么第一次施药以后10天再打一次(剂量减半);15天以后再打一次(剂量再减半)一定不能拖到成虫爆发期,成虫多了到处乱飞,不停交配繁殖,想控制的话怕是要抓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1
让专业人士给你全面解答吧;

首先,你要了解防治对象的变态发育时间表,针对幼虫形态防治,一旦错过幼虫防治期,成虫大量爆发后,想控制就难了。

为什么呢?

化学防治最薄弱的就是杀卵,卵有角质层,渗透性差(当然有好的杀卵剂,成本高了嘛),成虫很多善飞,难以彻底防治。所以最佳控制形态是幼虫(有很多会躲藏,但是菊酯类、大环内酯类、有机磷类的药剂残效期是很长的,施药1个月以后只要害虫爬到施药位置一样的死)

把握变态发育时间是为什么?

施药后,幼虫杀光了对吧。还有卵呢!!还要孵化出来呢!!
比如:你的防治对象,从卵到幼虫需要10-15天,那么第一次施药以后10天再打一次(剂量减半);15天以后再打一次(剂量再减半)

一定不能拖到成虫爆发期,成虫多了到处乱飞,不停交配繁殖,你想控制的话怕是要抓狂。

按我说的办吧,能抗住的害虫我还真没遇见过。

PS:手打这么累,追加点分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4
防治最佳时间是要看哪一类虫害的,一般是在上午9点左右,如夜蛾类的虫害最佳防治时间在晚上7点左右。

害虫防治措施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文化法规防治。除了化学防治,其它应该都是非药物防治范畴。当然了针对不同害虫,非药物防治手段不尽相同。
第3个回答  2010-04-30
就是在害虫最脆弱的生长时期用药,一龄二龄若虫可实施防治,虫卵自我保护能力有的很强,有的农药也是对虫卵无效的,所以要“因虫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4个回答  2010-04-30
一般防治适期在幼虫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