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哪些区别呢?

如题所述

由中学升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如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时代相比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内容相对深奥,学习方法由“学什么”转变到“怎么学”,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培养自学能力就成为关键。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基本生活环境都是学校,但大学的生活环境较之于中学在空间、内容、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学生大多不住校,过着走读的生活,基本是从家门到校门,接触的对象局限在老师、同学、家庭成员之间,生活空间比较狭小。

而大学生则走出了家门,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

3、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的交往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所谓“一元化”指中学阶段重点是在学业上互帮互助,互相讨教。而进入大学后,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1、主动熟悉校园。

一般情况下,大学都是非常大的。逛完大学校园需要好几个小时,很多大学新生很容易迷路。大一新生要主动熟悉校园,知道图书馆、教室、餐厅的位置,尽快熟悉校园。

2、跟舍友多沟通接触。

舍友是大学四年朝夕相处的人,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要跟舍友多沟通,主动了解舍友。

3、积极调整心态。

好的心态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基础,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新的地方,展开新的征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心态是必不或缺的。

4、变得懂事,体谅父母。

离家求学,少不了父母的担忧,尽量多与父母联系、沟通。计划生活开支,合理消费,尽量不经常向父母多要钱。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会与他人相处的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